文章解析

shí
èr
shǒu
shí
èr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ūn
hái
jūn
hàn
shuǐ
shū
liú
chǔ
shān
fēn
rén
shēng
nán
chèng
cháng
wéi
qún
yuè
yàn
hǎi
yàn
hóng
鸿
shuò
yún
bié
jiǔ
róng
huá
wǎn
láng
gān
néng
fàn
luò
zhī
tiān
hūn
mèng
cháng
jué
dào
yuǎn
wàng
dēng
gāo
shān
huà
shí
jìng
fǎn

译文

走了一程又一程,刚刚与你分别就又开始思念你。汉水都有不同的支流,楚山也是各有分脉。人生很难事事如意,怎么能够长久地相聚在一起呢。越燕喜欢大海上的太阳,燕鸿思念北方的云朵。分别的时间太久,容颜都渐渐衰老了,面对美好的食物也没有食欲。太阳落山了,才知道天色已经昏暗,在梦中与你相聚,醒来后更觉得路途遥远,相见无期。登上高山去盼望丈夫归来,最后化为石头也没有等到他回来。

逐句剖析

"去去复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

"辞君还忆君":刚刚与你分别就又开始思念你。

"汉水既殊流":汉水都有不同的支流,

"楚山亦此分":楚山也是各有分脉。

"人生难称意":人生很难事事如意,

"岂得长为群":怎么能够长久地相聚在一起呢。

"越燕喜海日":越燕喜欢大海上的太阳,

"燕鸿思朔云":燕鸿思念北方的云朵。

"别久容华晚":分别的时间太久,容颜都渐渐衰老了,

"琅玕不能饭":面对美好的食物也没有食欲。

"日落知天昏":太阳落山了,才知道天色已经昏暗,

"梦长觉道远":在梦中与你相聚,醒来后更觉得路途遥远,相见无期。

"望夫登高山":登上高山去盼望丈夫归来,

"化石竟不返":最后化为石头也没有等到他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古其十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全诗以女子的口吻展开。“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开篇便点明与君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借汉水、楚山的分离,喻指两人的分别。“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以越燕与燕鸿各有所思,比喻人们各有其志或各有其念。“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写别离日久,容颜老去,面对美食也无心享用。“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通过日落天昏和梦长道远,进一步渲染出内心的愁苦与迷茫。最后“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运用望夫石的典故,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推向了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使用了望夫石的典故,传说中女子登上高山望夫,最后化为石头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诗人运用这个典故,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等待的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直抒胸臆:“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直接表达了与君分别后,一次又一次地离去,却始终难以忘怀对君的思念之情,这种直白的表述,将女子内心的不舍和眷恋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借景抒情:诗中“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借汉水的分流、楚山的分隔之景,抒发了与君分别的哀伤,以自然景物的分离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通过日落时分天地昏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昏暗、迷茫的氛围,表达出女子内心的愁苦和对未来的迷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诗人连用两个“去去”,以一种近乎重复的方式,营造出一种不断远去、渐行渐远的动态感,仿佛能看到女子望着爱人离去的背影,那渐行渐远的画面在眼前不断拉长。而“辞君还忆君”则直白地倾诉出女子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刚刚与君分别,思念之情便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简单的语言却饱含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段段先描绘自然景象,“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汉水各自分流,楚山彼此分隔,借山水的分离象征两人的分别,以景衬情,加深了离别的哀愁。“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则从景过渡到人生感慨,道出人生多舛,难以事事遂愿,相聚无常的无奈。随后“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运用比兴,以越燕、燕鸿习性不同,暗喻人与人志向、牵挂各异,暗示爱人与自己或许因人生轨迹不同而离散,为女子的思念增添了命运无常的怅惘。第三段写“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是对女子状态的细节刻画,久别让容颜憔悴,即便面对珍馐也难以下咽,生动展现出思念对女子身心的折磨。“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则情景交融,日落天黑的昏暗景象映衬女子内心的愁苦,梦中相聚后的清醒,更觉相见遥遥无期,路途漫长。一实一虚,将女子在思念中的煎熬与迷茫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其相思之苦的沉重与无奈。诗歌结尾巧用望夫石典故,女子如同传说中盼夫归来的人,登上高山痴痴守望,直至化为石头也未等到爱人。这一典故将女子的思念与坚守推向极致,凸显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开篇的离别相思,到此处的望夫化石,情感层层递进,不仅深化了闺怨主题,更让读者在这坚贞的爱情故事中,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沧桑,余韵悠长,引发无尽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张相镐二首》

下一篇:唐·李白《越女词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