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难窃弄":社稷神器不容盗用玩弄,
# 神器:这里的神器是指国家社稷。
"天狼窥紫宸":天狼安禄山竟然窥视天子之位。
# 紫宸:天子之位。,天狼:指的是安禄山,当时安禄山正发动叛变。
"六龙迁白日":六龙之车迁播白日,
"四海暗胡尘":四海之内满是阴暗的胡尘。
"昊穹降元宰":苍天降下你张镐丞相,
# 元宰:唐肃宗时宰相张镐,博州(今山东聊城县一带)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八月,兼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
"君子方经纶":君子的品德,满腹经纶。
# 方:品德。
"澹然养浩气":澹然养育浩然之气,
"欻起持大钧":青云直上掌握大政。
# 大钧:大政,政权。
"秀骨象山岳":眉秀骨秀如山岳耸立,
"英谋合鬼神":英才谋略惊泣鬼神。
"佐汉解鸿门":可以与辅佐汉高祖解鸿门宴之危的张良媲美,
# 鸿门:在的是一个典故鸿门宴。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生唐为后身":你就是他在唐朝的化身。
"拥旄秉金钺":仪仗威严,拥旄执金钺,
"伐鼓乘朱轮":鼓声隆隆,白马拉红色座驾。
# 朱轮:红色座驾。
"虎将如雷霆":虎将如雷霆之士,
"总戎向东巡":统帅全军向东巡战。
# 总戎:统帅全军。
"诸侯拜马首":诸侯拜倒在你的马首之下,
"猛士骑鲸鳞":手下猛士如骑鲸鲵一样威风。
"泽被鱼鸟悦":恩泽遍布,连鱼鸟都欢悦,
"令行草木春":令行禁止,草木又逢春。
"圣智不失时":你恰逢圣智,
"建功及良辰":抓住良辰建功立业。
"丑虏安足纪":安禄山那小丑不足挂齿,
# 足纪:不足挂齿。
"可贻帼与巾":女人一样,送他几套女人的衣服和头饰。
"倒泻溟海珠":你的幕僚都是明珠一样的人才,
"尽为入幕珍":应是海里的明珠都收入你手。
"冯异献赤伏":有冯异献赤伏之符,
"邓生倏来臻":有邓禹闻你的英明而来。
"庶同昆阳举":你此行有似解救昆阳的壮举,
"再睹汉仪新":我们再次看到汉朝威仪。
"昔为管将鲍":我们曾经像管仲与鲍叔牙一样游乐,
# 管将鲍:像管仲与鲍叔牙一样游乐。
"中奔吴隔秦":后来你在秦我在吴,两地分隔。
"一生欲报主":我一生都以报达主恩为己任,
"百代思荣亲":希望能光宗耀祖。
# 荣亲:光宗耀祖。
"其事竟不就":有心而其事未成就,
"哀哉难重陈":其哀哉难以陈述。
# 陈:述说,陈述。
"卧病宿松山":如今卧病寄宿在松山,
"苍茫空四邻":孤独一人,四邻空空。
"风云激壮志":战争风云激励我的壮志,
"枯槁惊常伦":但是身体枯槁,衰老之快超过常人。
# 枯槁:憔悴,瘦瘠。
"闻君自天来":听说你从天庭来,
"目张气益振":顿时目张气振,神采奕奕。
"亚夫得剧孟":猛将亚夫得到剧孟那样的谋士,
"敌国空无人":可把敌人杀得空无一人。
"扪虱对桓公":扪虱与齐桓公聊天就可以破敌,
"愿得论悲辛":愿与你一起谈谈这几年来的悲辛。
"大块方噫气":大自然呼气则风起,
"何辞鼓青蘋":可见于青苹之末。
"斯言倘不合":如果我的言语不合你的意,
"归老汉江滨":我就浪迹五湖去了。
"本家陇西人":我的本家原是陇西人,
# 陇西:郡名。西汉名将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所以诗人说自己的祖籍是陇西。,本家:祖籍。
"先为汉边将":祖先为汉边将,传说是李广。
# 先:祖先,这时指李广。
"功略盖天地":功绩谋略高盖天地,
# 盖天地:形容功略很大。,功略:功绩谋略。
"名飞青云上":英名高飞青云之上。
"苦战竟不侯":艰苦百战竟然没有封侯,
# 不侯:没有封授侯爵。这句说李广虽苦战立功,但不得封侯。
"富年颇惆怅":少壮之时颇为惆怅。
"世传崆峒勇":世传崆峒山的人勇猛善战,
# 崆峒勇:陇右道岷州溢乐县有崆峒山,汉时曾属陇西郡。李广在这里练武,以崆峒勇世代相传。
"气激金风壮":气激云霄,秋风悲壮。
# 金风:秋风。
"英烈遗厥孙":英烈李广子孙遗传其勇猛,
# 厥:其。,英烈:英勇壮烈。
"百代神犹王":百代后人的精神如帝王的风范。
# 百代神犹王:百代后人的精神如帝王的风范。王:通“旺”。
"十五观奇书":我十五岁观阅奇书,
# 奇书:指诸子百家的著作。
"作赋凌相如":作赋凌驾于司马相如之上。
# 凌:超越。
"龙颜惠殊宠":皇帝的恩惠特别宠幸,
# 龙颜惠殊宠:皇帝的恩惠特别宠幸。惠:作动词用,赐给。殊宠:特殊的宠遇。
"麟阁凭天居":曾经在麒麟阁遥望天子的宫殿。
# 天居: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两句是回忆在长安时的翰林生活。,凭:紧靠。,麟阁:即麒麟阁,皇帝的藏书处,这里指翰林院。
"晚途未云已":我直到晚年,仍没有停止前进,
# 未云已:未止,指自己的进取之心并没有停止。,晚途:晚年。
"蹭蹬遭谗毁":命运蹭蹬,惨遭谗毁。
# 蹭蹬:路途艰阻难行的样子,比喻失意、潦倒。
"想像晋末时":现在的情况与晋末有点类似,
"崩腾胡尘起":胡尘崩腾而起。
# 胡尘起:胡骑来侵。,崩腾:即奔腾。
"衣冠陷锋镝":衣冠富豪陷于刀光剑影之中,
# 陷锋镝:遭受战争的灾祸,到处都是侵扰者的足迹。锋:刀刃。镝:箭镞。,衣冠:指官僚、豪绅等上层人士。
"戎虏盈朝市":胡虏充溢朝廷和城市。
"石勒窥神州":安禄山像石勒一样窥觑神州大地,
# 神州:中国的别称。,窥:窥伺,企图待机而动。,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jié)族人,公元三一九年自称赵王。公元三二九年灭前赵,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刘聪劫天子":又像刘聪一样想劫持天子。
# 劫天子:指刘聪俘虏西晋的怀、愍二帝。,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君主,匈奴人。
"抚剑夜吟啸":我常常在夜间抚剑吟啸,
"雄心日千里":雄心不已。
"誓欲斩鲸鲵":我发誓要斩除害人的鲸鲵,
"澄清洛阳水":澄清洛阳河水。
"六合洒霖雨":让海内六合遍洒霖雨,
# 霖雨:连绵的大雨。这里比喻恩泽。这两句用天降甘霖使万物复苏,比喻朝廷平息叛乱,使人民恢复安定的生活。,六合:天地四方,这里指天下。
"万物无凋枯":万物欣欣向荣,再无凋枯。
"我挥一杯水":我笑挥一杯酒,
"自笑何区区":自笑这些志向何等渺小。
# 自笑何区区:自笑这些志向何等渺小。
"因人耻成事":我也耻于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情,
# 因人耻成事:暗指因为投靠永王耻于大事没有办成。
"贵欲决良图":最重要的是先有良图在胸。
"灭虏不言功":不要谈论灭虏的功劳,
"飘然陟蓬壶":完事以后我就飘然去蓬莱仙岛。
# 蓬壶:又名方丈,传说东海中三神山之一。,陟:登。
"惟有安期舄":只是像安期生一样,
# 安期舄:传说安期生仙去以后,留下了一双玉鞋。这四句表明自己志在灭虏,不求功名利禄。安期:安期生,古代神话中的仙人。舄(xì):鞋子。
"留之沧海隅":把玉鞋留在沧海之隅。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写爱国的五言古诗,第一首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对张镐在平叛中功业的盛赞,表达诗人渴望投身其麾下从军,戴罪立功的愿望;第二首叙述自身家世与一生遭遇,表明自己入永王幕府是为平定叛乱,因投错人而遭劫难。组诗语言沉痛,感情真挚,既倾诉了个人不幸际遇,也表达出渴望报国平叛的决心,展现出诗人在乱世中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抱负的执着追求。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以“天狼”喻叛军,点明安禄山叛乱妄图篡权,“六龙迁白日”暗指皇帝蒙尘,生动展现四海动荡的战乱局势,奠定沉郁基调。“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将张镐比作上天降下的贤相,以“养浩气”“持大钧”凸显其气度,借张良典故盛赞其如古之良臣,能解唐室危局。“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描绘张镐率军平叛的威严气势,麾下虎将勇猛,诸侯臣服,以鱼鸟草木受泽展现其治世之功。“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赞颂张镐把握战机的智慧,蔑视叛军,又以刘秀麾下贤才归附典故,表现张镐身边人才云集。“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借刘秀昆阳之战中兴汉室,表达对张镐平叛的期望,自叙报国荣亲之志未酬的遗憾与悲哀。“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写自己病居荒野的落魄,却仍壮志不灭,听闻张镐到来精神振奋,以周亚夫得剧孟自比,渴望被重用。“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蘋。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以王猛扪虱谈天下自喻,盼向张镐倾诉抱负,愿为国效力;若不被接纳,便归隐江边,尽显气节与期待。第二首赠诗强调了抒发情感和表达心志的重要性。张镐此行负责东南诸军事,被作者视为报国的良机,因此他通过赠诗来表述自己的情怀和志向,诗中洋溢着澄清天下的豪情壮志。诗人从“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的家世渊源写起,他自认为是汉代李将军李广的后代,继承了英烈之风。虽然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成长于四川江油,但他一直以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自居,因为他是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并为此感到自豪。当年李广全身心投入抗击匈奴的事业,身经大小七十余战,气概如秋风般强劲,他的谋略和功绩令人惊叹和景仰,但由于意外的挫折未能封侯,让后人无比痛惜。他英武的气概和壮烈的情怀流传给了子孙,直至百代之后仍然旺盛地保持着。诗人认为自己作为李广的后裔,也继承了这种奋勇杀敌的精神。他十五岁就饱读诗书,文韬武略无不齐备。后来得到天子的倚重,给予前所未有的殊荣。本以为可以完成祖先的遗志,建立不朽功业,可惜晚年遭遇挫折,遭受谗言,郁郁不得志,失意潦倒。回想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祸及中原,石勒野心勃勃,窥视神器,刘聪也不甘落后,乘机劫持天子。如今安史乱起,中原再次陷入危机,战火蔓延,明皇被迫避祸蜀地。在这山河破碎之时,他更不愿置身事外,即使年老多病,也要为澄清天下贡献一己之力,为恢复中原竭尽所能。待到歼灭胡虏,平定叛乱,然后自己再功成身退,飘然而去。接下来,诗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诗才被天子赏识,待诏翰林,然而由于小人的谗言,未能得志。中间部分提到当今之世,如同晋末五胡之乱华,两京沦陷,但他怀有澄清之志,如有欲用我者,愿效微力,贡献良策。在此国家危亡之际,他心绪难平:“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诗人雄心勃勃,决心有所作为,参与平定叛乱,澄清天下胡尘,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诗人表达了灭虏功成后,不愿接受爵赏,而是愿意飘然退隐江湖的愿望。诗中有自陈家世、身世、表明心志之意,非仅求援引也。待灭虏功成,不求封赏,立即飘然退隐江湖。安史之乱爆发以来,诗人虽历经起落坎坷,囚牢磨难,但志扫胡尘、平叛报国之心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他时刻心系国运,忧念苍生,以“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的呐喊,明确宣告自己不再执著于个人功名的追求,决心献身于平叛救国的大业。功成身退的理想在此时期也就演绎为“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了。
3. 作品点评
这组诗的语言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这些诗句,诗人沉重地向张镐诉说了自己与国家的种种不幸,同时也传达出他渴望报国平叛的坚定决心和豪情壮志。
# 借事托志,志以显事,前后衬映,气盛笔健。
现代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上一篇:唐·李白《感兴其二》
下一篇:唐·李白《拟古十二首(其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