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n
bái
zhào
shān
táo
huā
yán
liú
shì
wǎ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ún
sān
shí
nián
hào
xián
ài
xiān
péng
suī
míng
jué
luán
xīn
yōu
rán
guī
lái
táo
huā
yán
yún
chuāng
mián
duì
lǐng
rén
gòng
yǐn
tán
yuán
xiāng
lián
shí
shēng
cuì
wēi
shàng
miǎo
ruò
luó
diān
liǎng
cén
bào
dōng
zhàng
héng
西
tiān
shù
yǐn
qīng
yuè
nán
yuán
fāng
cǎo
huàn
fēi
luó
yáo
chūn
yān
yuǎn
gòu
shí
shì
xuǎn
yōu
kāi
shàng
tián
lín
xià
yǎo
zhōng
yuán
yǒng
shuāng
tái
qiān
zǎi
fāng
lái
xuán

译文

居山卧云已经过了三十年,个性爱清闲又爱神仙。蓬莱、方壶与我虽然遥遥隔绝,鸾凤神鸟仍令我悠然向往。回归来到白兆山桃花岩下,倚凭云朵出岫的小窗憩眠。两岭之间游人相对共语,猿猴足爪相连而下饮用潭中之水。困时登上轻淡青葱的山气缭绕之处,高耸绵邈如同登上罗浮之巅。两边山岑怀抱东边山壑,一座山峰似屏障横当西边天空。杂树丛生太阳最易隐没,高崖倾侧月儿出没难现圆脸。芳草不同变换着山野景色,飘动的藤萝把春日的烟雾轻轻地摇荡。远入深山构筑山室,选个幽僻之处开辟几亩山田。我偏偏只有这林下隐居之意,杳杳然与人世间毫无牵连。在此向您这御史台的侍御告辞,千载之后我才返归回还。

逐句剖析

"云卧三十年":居山卧云已经过了三十年,

# 云卧三十年:“云卧”六句:一作“幼采紫房谈,早爱沧溟仙。心迹颇相误,世事空徂迁。归来丹岩曲,得憩青霞眠。”云卧,指隐居,高卧云山之意。

"好闲复爱仙":个性爱清闲又爱神仙。

"蓬壶虽冥绝":蓬莱、方壶与我虽然遥遥隔绝,

# 冥绝:极远。,蓬壶:指传说中的蓬莱、方壶等海上仙山。

"鸾鹤心悠然":鸾凤神鸟仍令我悠然向往。

# 鸾鹤:传说中仙人坐乘的仙禽,指神鸟。

"归来桃花岩":回归来到白兆山桃花岩下,

"得憩云窗眠":倚凭云朵出岫的小窗憩眠。

"对岭人共语":两岭之间游人相对共语,

"饮潭猿相连":猿猴足爪相连而下饮用潭中之水。

# 饮潭猿相连:《尔雅翼》:“猿好攀援,其饮水辄自高崖或大木上累累相接下饮,饮毕复相收而上。”

"时升翠微上":困时登上轻淡青葱的山气缭绕之处,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轻淡青葱的山色。

"邈若罗浮巅":高耸绵邈如同登上罗浮之巅。

# 罗浮:即罗浮山,在今广东东江北岸,增城、博罗等县间。相传罗山之西有浮山,为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名。传说罗浮山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朱明曜真之天”,山极高,只有羽化登仙才能登其顶。

"两岑抱东壑":两边山岑怀抱东边山壑,

# 两岑:两座小山。岑,小而高的山。

"一嶂横西天":一座山峰似屏障横当西边天空。

# 嶂: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

"树杂日易隐":杂树丛生太阳最易隐没,

"崖倾月难圆":高崖倾侧月儿出没难现圆脸。

# 圆:一作“延”。

"芳草换野色":芳草不同变换着山野景色,

"飞萝摇春烟":飘动的藤萝把春日的烟雾轻轻地摇荡。

# 萝:女萝,一种地衣类植物,全体为无数细枝,状如线,长数尺,靠依附他物生长。

"入远构石室":远入深山构筑山室,

"选幽开山田":选个幽僻之处开辟几亩山田。

# 山:《全唐诗》作上。

"独此林下意":我偏偏只有这林下隐居之意,

# 林下意:隐居之意。林下,居于林下,指隐居。

"杳无区中缘":杳杳然与人世间毫无牵连。

# 区中缘:尘世间的俗缘。区中,人世间。缘,尘缘。,杳:悠远。

"永辞霜台客":在此向您这御史台的侍御告辞,

# 霜台客:一作“绣衣客”,指刘侍御。霜台,即御史台,国家监察机关。御史台负责弹劾官员,令人生寒,故喻为霜台。

"千载方来旋":千载之后我才返归回还。

# 千载方来旋:用丁令威典故。《搜神后记》卷一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在城上歌曰:“有客有客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旋,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山水诗。此诗以隐逸情怀为主线,通过描绘桃花岩的幽美风光和云窗憩眠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向往自然的心境。诗中既有对山间景色的细腻刻画,如“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又暗含诗人报国无门的复杂心绪。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悠远,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体现了李白五言诗浪漫飘逸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期间。当时诗人经历长安求仕未果后,选择寄情山水,隐居白兆山桃花岩。诗中既是对友人刘侍御的寄怀之作,亦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闲适,抒发了其仕途失意后渴望超脱现实、追求仙隐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诗歌描绘了白兆山桃花岩的幽静风光与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通过“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等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报国无门的矛盾心理。

2. 写作手法

比喻:“云卧三十年”,将自己多年的生活状态比作闲云卧于天际,形象地表现出自由自在、闲适的生活特点。对偶:“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两岑”对“一嶂”,“抱”对“横”,“东壑”对“西天”,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描绘出宏大的山水景象;“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树杂”对“崖倾”,“日易隐”对“月难圆”,从自然现象的不同角度进行对偶,展现出独特的景色。夸张:“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将自己登上桃花岩附近翠微山的感受夸张为仿佛置身于遥远的罗浮山巅,突出登高后的开阔与超凡之感。用典:“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运用丁令威的典故,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和长久不回尘世的态度。

3. 分段赏析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开篇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多年来如同闲云野鹤般生活,喜好闲适,痴迷于求仙问道。“云卧”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其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仙境的向往。“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诗人虽知蓬莱仙山遥远渺茫难以到达,但心中对鸾鹤般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却悠然长存。此句通过想象中的仙境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游仙之志。“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写自己回到桃花岩,得以在如仙境般的云窗下休憩睡眠。描绘出桃花岩宛如仙境般的居住环境,体现出诗人对桃花岩的喜爱与回到此地的惬意。“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描述在桃花岩与对面山岭的人交谈,以及看到猿猴在水潭边饮水的情景。一静一动,展现出桃花岩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诗人时常登上青山之上,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遥远的罗浮山之巅。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登上高处时内心的开阔与超凡之感。“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描绘出两座山峰环抱东边山谷,一座山峦横亘西边天际的雄伟壮阔景色。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勒出桃花岩周边山势的磅礴气势。“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树木繁杂使得日光容易被遮蔽,山崖倾斜导致月亮难以呈现完整的圆形。从细节处描写桃花岩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光影变化的刻画,展现出此地独特的地理风貌与自然之美。“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描绘出随着季节更替,芳草变换着田野的颜色,飞萝在春天的烟雾中摇曳的生机勃勃的画面。“换”和“摇”两个动词的运用,使景色充满动态美,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赞美。“入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讲述自己深入远方构建石室,选择幽静之处开垦山田的隐居生活。展现出诗人积极投入隐居生活,享受山间劳作与宁静的状态。“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表明自己唯独钟情于山林间的这种闲适意境,与尘世之间毫无缘分。直接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远离尘世的决心。“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最后诗人向刘侍御绾辞别,表示要长久地告别尘世官场之人,如同丁令威千年后才会返回。以丁令威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自己归隐的坚定信念。六、

4. 作品点评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全诗语言清峻奇崛,既有“崖倾月难圆”的精微写景,又有“永辞霜台客”的慷慨抒情,将山水意象与隐逸情怀熔铸一体。诗中“鸾鹤”“蓬壶”等仙道意象的运用,以及对仗工整的句式,既展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质,又暗含现实失意的沉郁底色。这种超逸与沉雄并存的语言风格,典型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六)》

下一篇:唐·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时被讼停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