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shí
li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bǎo
jiàn
shuāng
jiāo
lóng
xuě
huā
zhào
róng
jīng
guāng
shè
tiān
léi
téng
chōng
bié
jīn
xiá
fēi
chén
shī
xiāng
cóng
fēng
miè
jiǔ
suǒ
qián
fēng
shuǐ
shēn
wàn
zhàng
chǔ
shān
miǎo
qiān
chóng
xióng
zhōng
shén
huì
dāng
féng

译文

宝剑如两条蛟龙,剑刃似雪花映照芙蓉。宝剑光芒直射天地,威力如雷不可阻挡。一旦离开金匣,宝剑飞沉离散,失去彼此相随。风胡已经去世很久了,所以宝剑潜藏它的锋芒。吴地的江水有万丈深,楚地的山峦连绵邈远有千重。雌雄宝剑终究不会被阻隔,神奇的宝物终会相逢。

逐句剖析

"宝剑双蛟龙":宝剑如两条蛟龙,

"雪花照芙蓉":剑刃似雪花映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宝剑光芒直射天地,

"雷腾不可冲":威力如雷不可阻挡。

# 雷腾:雷鸣电闪。

"一去别金匣":一旦离开金匣,

"飞沈失相从":宝剑飞沉离散,失去彼此相随。

"风胡灭已久":风胡已经去世很久了,

# 灭:消失。,风胡:即风胡子。春秋时楚国人,传说中的相剑士。

"所以潜其锋":所以宝剑潜藏它的锋芒。

"吴水深万丈":吴地的江水有万丈深,

"楚山邈千重":楚地的山峦连绵邈远有千重。

# 邈:遥远,模糊不清。

"雌雄终不隔":雌雄宝剑终究不会被阻隔,

"神物会当逢":神奇的宝物终会相逢。

# 会当:应当、须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其十六)》是唐代诗人李白之作,此诗为五言古诗,以宝剑喻人才,抒发对人才境遇的感慨及自身抱负。运用比喻将宝剑比作蛟龙;夸张描绘宝剑光芒威力;用风胡典故增添底蕴。前四句渲染宝剑神奇强大,中间四句写其命运转折、被埋没,后四句借山水阻隔表达困境,又以乐观信念升华主题。全诗风格浪漫豪放,以奇幻想象、夸张笔触,借宝剑命运,传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与对其得遇机遇的期许,尽显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意境奇幻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李白诗集中,总题为《古风》的诗作共计五十九首,这些诗篇在编排顺序上,并没有遵循特定的先后逻辑。它们并非创作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是李白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诗作。本诗便是这组诗中的第十六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的诗。描绘了宝剑双蛟龙的精美独特,它精光四射,似能穿透天地,威猛如雷霆的非凡气势,营造出一种雄奇宏大的氛围。同时,以宝剑离开金匣后沉浮不定的命运,体现出英雄豪杰坎坷的人生境遇;借对铸剑大师风胡子的追忆,暗示在时局艰难中隐匿锋芒、实现理想却困难重重的现实。表达了即便历经磨难,如雌雄宝剑般终会相遇重逢的坚定信念,展现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对实现抱负的渴望与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2. 分段赏析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极力渲染宝剑的非凡,以蛟龙比喻宝剑,从光芒与威力角度,将宝剑的神奇与强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后文宝剑的命运转折做铺垫。“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讲述宝剑离开金匣后离散,因风胡去世,无人赏识,宝剑只能潜藏锋芒,由盛转衰,表达对宝剑命运的惋惜,暗指人才被埋没。“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描绘吴水楚山的阻隔,象征宝剑面临的困境,但诗人坚信雌雄宝剑终会相逢,表明对人才终能得遇机遇的乐观信念,升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酬崔侍御(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

下一篇: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