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xià
zhuó
·
·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ióng
chóu
qiān
wàn
duān
měi
jiǔ
sān
bǎi
bēi
chóu
duō
jiǔ
suī
shǎo
jiǔ
qīng
chóu
lái
suǒ
zhī
jiǔ
shèng
jiǔ
hān
xīn
kāi
shǒu
yáng
kōng
yán
huí
dāng
dài
yǐn
míng
ān
yòng
zāi
xiè
áo
jīn
zāo
qiū
shì
péng
lái
qiě
yǐn
měi
jiǔ
chéng
yuè
zuì
gāo
tái

译文

无穷无尽的忧愁有千万种之多,而我且用这三百杯美酒来应对。虽然忧愁繁多但美酒即便量少,只要将酒倾杯饮下,忧愁就不会再来侵扰。由此我才知晓那些酒中圣人的心境,酒意酣畅之时,心境自然就开阔舒畅了。伯夷、叔齐辞让周粟,隐居在首阳山,最终饿死,颜回家中常常一贫如洗,忍受着饥饿。处在当下如果不快乐地饮酒,那虚浮的名声又有什么用处呢。螃蟹的螯足就如同那能令人长生的金液,堆积如山的酒糟就是海上的蓬莱仙山呀。暂且必须痛饮这美酒,趁着月色在高台上一醉方休啊。

逐句剖析

"穷愁千万端":无穷无尽的忧愁有千万种之多,

# 千万端:一作“有千端”。,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美酒三百杯":而我且用这三百杯美酒来应对。

# 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虽然忧愁繁多但美酒即便量少,

"酒倾愁不来":只要将酒倾杯饮下,忧愁就不会再来侵扰。

"所以知酒圣":由此我才知晓那些酒中圣人的心境,

# 酒圣:谓豪饮的人。宋曾巩《招泽甫竹亭闲话》诗:“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

"酒酣心自开":酒意酣畅之时,心境自然就开阔舒畅了。

"辞粟卧首阳":伯夷、叔齐辞让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屡空饥颜回":最终饿死,颜回家中常常一贫如洗,忍受着饥饿。

#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

"当代不乐饮":处在当下如果不快乐地饮酒,

# 乐饮:畅饮。《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虚名安用哉":那虚浮的名声又有什么用处呢。

# 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蟹螯即金液":螃蟹的螯足就如同那能令人长生的金液,

# 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游宝称寺》诗:“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糟丘是蓬莱":堆积如山的酒糟就是海上的蓬莱仙山呀。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糟丘:酒糟堆成的小山。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暂且必须痛饮这美酒,

"乘月醉高台":趁着月色在高台上一醉方休啊。

# 乘月: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下独酌四首(其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组诗,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李白以酒为引,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名利、忧愁的看法,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全诗笔触精妙细腻,构思新颖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彼时李白身居长安,正遭遇官场上的挫折。在此诗的标题下方,两宋版本及缪本均标注有“长安”二字,表明这四首诗均作于长安之地。面对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的困境,李白内心感到孤独与苦闷。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或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我,追求心灵的自由,向往光明的未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月下饮酒的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穷愁之中以酒为伴,追求心灵解脱和人生乐趣的态度,以及对虚名无用的看法。诗中流露出诗人面对穷愁时的豁达与不羁,以及对美酒带来的心灵慰藉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对比:“穷愁千万端”与“美酒三百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绪之多与美酒之少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借酒消愁的决心。用典:如“辞粟卧首阳”典出伯夷、叔齐辞粟隐于首阳山的故事,“屡空饥颜回”典出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以此表达诗人对虚名的淡泊。比喻:“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将蟹螯比作仙药金液,将酒糟堆成的山比作仙境蓬莱,形象地表达了美酒带来的精神享受。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诗人开篇便以酒为伴,试图借酒浇愁。“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诗人希望通过那醇香的佳酿来镇住心头的忧愁。接着写道:“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以一种无奈的口吻,表达了酒量虽有限,但倾尽杯中酒也希望忧愁能随之而去的愿望。中间四句:诗人以一种推理的口吻说道:“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仿佛在告诉自己,只有酒醉之时,心灵才能得到片刻的释放和开怀。随后,诗人将饮酒行乐视为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诗人故意贬低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历史上的贤人,认为他们追求虚名,远不如饮酒带来的实在快乐。当然,这并非诗人对这些贤人的真正否定,而是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及时饮酒行乐在世俗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尾四句:诗人又将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坦言饮酒之乐甚至胜过了那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诗人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非真的要效仿古人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对荒淫无度的生活表示赞同,而是想借此说明人应该珍惜当下,乐饮于时代之中。然而,在诗的结尾,“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愁苦。细细品味诗意,我们不难发现,酒对于诗人而言,更多是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避风港,那难以言说的愁绪和苦闷,依旧萦绕心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酒为引,探讨人生乐趣与虚名无用。诗中对比鲜明,夸张得当,巧妙融入典故比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虽以酒为乐,却透露出淡淡愁苦,情感交织动人。整首诗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值得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下一篇:唐·李白《赠友人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