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重关蜀北门":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
"上皇归马若云屯":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
# 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少帝长安开紫极":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
"双悬日月照乾坤":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 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剑门关的险峻地势与唐玄宗西巡归来的壮观场景,展现少帝在长安重掌朝纲的安定局面。通过“双悬日月”的意象,既暗喻玄宗父子两朝并立的史实,又象征着大唐王朝在经历动荡后重归正统的稳固气象,传递出诗人对政局平定的欣慰与对盛世重现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剑阁重关蜀北门”,此句以地理视角切入,剑阁作为蜀地北部门户,重峦叠嶂的险要地势跃然纸上。“重关”二字既写实又暗喻政治屏障,暗示安史之乱后蜀中成为玄宗逃亡的庇护所。李白用“重”字强化了蜀道的天然屏障意义,为后文“归马”的狼狈场景埋下反差伏笔。“上皇归马若云屯”,“上皇”指被迫西逃的唐玄宗,“归马”表面写帝王车驾返程,实则暗含仓皇出逃的讽刺。“若云屯”以云层密集比喻随行人员众多,既显规模浩大,又暗指这场逃亡实属狼狈。李白将帝王仪仗与狼狈境遇并置,形成微妙反讽。“少帝长安开紫极”,少帝李亨灵武即位后重返长安,“紫极”象征帝王权威。此句明写长安收复的盛况,实则暗指南渡君臣的合法性争议。李白用“开”字暗示权力更迭的突兀,与首联的“重关”形成空间与权力的双重对照。“双悬日月照乾坤”,“双悬日月”字面指玄宗、肃宗二帝并立,实则暗讽皇权分裂。日月同辉本为祥瑞,此处却隐喻政局动荡。李白以宇宙意象收束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融为一体,展现盛唐崩塌的苍凉图景。
# 蒋仲舒曰:末句结上皇、少帝两意,妙。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语似排偶,而下三语与上一语相匹。李白“剑阁重关蜀北门……”,窃取此法而逆用之,盖从无截然四方八段之风雅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幸蜀非好事,易涉悲凉。看其笔力斡旋,反作壮语,而微文隐意自见,最得诗人之体。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述当时事何等明白,可作诗史。
清高宗敕《唐宋诗醇》
# 严云:以中一句对上二句,以下一句收三句是一法。谢云:末句结上皇、少帝二意,高妙。
明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十首皆于萧条奔寄中作壮丽语,是为得体;举秦蜀形势不忘故都,是为用意。
宋严羽《沧浪诗话》
# 《上皇西巡歌》云:“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台。”又云:“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末云:“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口月照乾坤。”时上皇播迁于蜀,非欲留蜀者。今盛称锦江、玉垒无异渭水、长安,又谓“双悬日月照乾坤”,若为少帝讳不力请回銮者,此所以上皇有“乞我剑南一道”之叹欤!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上一篇: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下一篇:唐·李白《月下独酌·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