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xià
zhuó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huā
jiān
jiǔ
zhuó
xiāng
qīn
bēi
yāo
míng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rén
yuè
jiě
yǐn
yǐng
suí
shēn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
xíng
chūn
yuè
pái
huái
yǐng
líng
luàn
xǐng
shí
tó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fēn
sàn
yǒng
jié
qíng
yóu
xiāng
miǎo
yún
hàn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逐句剖析

"花间一壶酒":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

# 间:一作“下”,一作“前”。

"独酌无相亲":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举杯邀明月":举杯向天,邀请明月,

# 举杯邀明月:“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邀,邀请。

"对影成三人":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 对影:影子相对。

"月既不解饮":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

# 不解:不懂,不理解。,既:已经。

"影徒随我身":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 徒:徒然,白白的。空。

"暂伴月将影":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

# 将:和,共。

"行乐须及春":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

#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我舞影零乱":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

#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

#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这里指遥天仙境。邈:遥远。云汉:银河。,期:约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中的一首,也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下独酌的情景,表达了其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寂与忧愁,同时也展现了其自得其乐、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诗人运用了拟人、夸张等技巧。前四句写独酌的孤独与邀月的奇思,中间四句写与月、影共饮共舞的乐趣,后四句则转向对人生与情感的哲思。既展现了其孤独与忧愁,又传递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约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身居长安,正值官场失意之际。面对政治理想的破灭,他的心情孤寂苦闷,却并未因此沉沦或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相反,他选择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借月下独酌的场景,以诗抒怀。此诗通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奇思妙想,将孤独转化为与自然共饮的乐趣,既表达了其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又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下独酌的情景,介绍了其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寂与忧愁,同时体现了其自得其乐、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李白面对人生失意时的孤独感与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与对自由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点明了“独”的主题,诗人自斟自饮,身边并无亲近之人。背景是花丛间,道具仅一壶酒,登场角色唯有他一人,动作是独酌,而“无相亲”三字更凸显了场面的孤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诗人突发奇想,将天边的明月与月光下的影子拉入席间,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举杯共饮,原本冷清的场面顿时热闹起来。然而,尽管诗人盛情相邀,明月终究“不解饮”,无法真正与之对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四句,诗人从月影引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意趣。影子虽如陶潜所言“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但终究无法饮酒。诗人暂且以明月和影子为伴,在春暖花开之际及时行乐。这四句将月与影的情感描绘得虚无缥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四句,诗人渐入醉乡,酒兴大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似在倾听;舞时身影零乱,仿佛与之共舞。醒时彼此欢欣,醉后月光与身影无奈散去。这四句将月与影写得深情款款,与诗人相知相伴。结尾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真诚地与“月”“影”相约,然而它们终究是无情之物。诗人将无情之物结为友,实则是自己内心的有情。“永结无情游”一句,“无情”为破,“永结”与“游”为立,又破又立,构成了全诗的结论。这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与冷清的感受,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诗中通过奇妙的想象,将原本孤寂的场景渲染得热闹非凡,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更深刻表达了他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与不羁。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李白对孤独的超然态度,也彰显了他豪放洒脱的个性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明沈德潜《唐诗别裁》

# 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

清李家瑞《停云阁诗话》

# 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严沧浪曰:饮情之奇。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寄远十二首(其五)》

下一篇: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