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huáng
shān
líng
xiāo
tái
sòng
yáng
wèi
chōng
fàn
zhōu
huá
y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luán
nǎi
fèng
zhī
áo
xiáng
yún
wén
zhāng
huī
shuāng
zài
qióng
shù
zhāo
fēi
fèng
luán
yán
yuè
zhōng
zhū
shuò
ěr
cóng
fàn
zhōu
shǐ
使
xīn
hún
qín
cǎo
nán
yún
xuān
jūn
wáng
jiǎn
shàn
zǎo
míng
cáo
yǐn
jiù
guān
rén
miǎn
zǎi
xiàng
zuò
lín
nóng
gēng
jìng
zhě
cǎo
jiān
qún
cái
mǎn
jīn
guī
kōng
shǒu
zhuàng
shì
qióng
shǐ
使
rén
sòng
jūn
dēng
huáng
shān
cháng
xiào
tiān
xiǎo
zhōu
ruò
yàn
zhōu
ruò
jīng
kāi
fān
sàn
cháng
fēng
shū
juàn
yún
niú
zhǔ
huì
cāng
rán
yān
xiāng
dìng
yǎo
zài
luò
yáng
西

译文

鸾与凤同属一族,它们在紫色云霞间自在翱翔。羽毛闪耀着五彩光芒,双双栖息在美玉般的树上。然而有朝一日各自纷飞,凤与鸾都哀伤啼鸣。五月正值酷热时节,炽热的太阳烤着河堤。你此次要去承担泛舟的差役,让我内心满是凄苦。秦地因灾荒连青草都难见到,南方战鼓声声喧闹不停。君王为此减少膳食,早早起身盼着贤才到来。漕运要去救援关辅地区,让疲惫的百姓免受苦难。宰相应如及时雨救济百姓,使农夫能安心耕种。隐居的人只能蛰伏在草野,朝廷中虽人才济济。但真正能挺身而出的壮士稀少,我困居于此深感低落。送你登上黄山,我仰天长啸,面对高耸的天梯。河面上小船如同野鸭和大雁般轻盈,大船好似鲸鱼般雄壮。扬起船帆,在长风的吹拂下,风帆舒展如同与云平齐。太阳落山后牛渚一带昏暗下来,苍茫的夕烟弥漫一片。我的相思之情究竟在何处,你将远在那洛阳之西。确定了以“齐”字作为韵脚来赋诗。

逐句剖析

"鸾乃凤之族":鸾与凤同属一族,

# 鸾:张华《禽经注》:“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

"翱翔紫云霓":它们在紫色云霞间自在翱翔。

# 翱翔:高诱《淮南子注》:“翱翔,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

"文章辉五色":羽毛闪耀着五彩光芒,

"双在琼树栖":双双栖息在美玉般的树上。

# 琼树:凤所栖食之树。

"一朝各飞去":然而有朝一日各自纷飞,

"凤与鸾俱啼":凤与鸾都哀伤啼鸣。

"炎赫五月中":五月正值酷热时节,

"朱曦烁河堤":炽热的太阳烤着河堤。

# 朱曦:郭璞诗:“朱曦将由白。”李善注:“朱曦,日也。”

"尔从泛舟役":你此次要去承担泛舟的差役,

# 泛舟役:《左传》:秦于是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使我心魂悽":让我内心满是凄苦。

"秦地无碧草":秦地因灾荒连青草都难见到,

"南云喧鼓鼙":南方战鼓声声喧闹不停。

# 鼓鼙:《旧唐书》:天宝六载,自五月不雨,至秋七月乙酉,以旱命宰相、台寺、府县录系囚,死罪决杖配流,徒以下特免,庚寅始雨。九载三月,时久旱,制停封西岳。五月庚寅,以旱录囚徒。盖天宝时京师之旱,见于史者有二,未详此诗作于何年。《后汉书》: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零礼求雨,反拘朱索社,伐朱鼓。《春秋繁露》:求雨,开神山神渊,积薪,夜击鼓噪而燔之。《文章正宗》:《神农求雨书》:“祈而不雨,则积薪击鼓而焚神山。”

"君王减玉膳":君王为此减少膳食,

"早起思鸣鸡":早早起身盼着贤才到来。

"漕引救关辅":漕运要去救援关辅地区,

# 漕: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漕,水运也。”鲍照诗:“家世宅关辅。”李善注:“关,关中也。”《汉书》曰:“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

"疲人免涂泥":让疲惫的百姓免受苦难。

# 疲人:潘岳《西征赋》:“牧疲人于西夏。”

"宰相作霖雨":宰相应如及时雨救济百姓,

# 霖雨:《尚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农夫得耕犁":使农夫能安心耕种。

"静者伏草间":隐居的人只能蛰伏在草野,

"群才满金闺":朝廷中虽人才济济。

# 金闺: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李善注:“金闺,金马门也。”

"空手无壮士":但真正能挺身而出的壮士稀少,

"穷居使人低":我困居于此深感低落。

"送君登黄山":送你登上黄山,

"长啸倚天梯":我仰天长啸,面对高耸的天梯。

# 天梯:王逸《九思》:“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台。”,倚:一作上。

"小舟若凫雁":河面上小船如同野鸭和大雁般轻盈,

# 凫雁:《宜都记》: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

"大舟若鲸鲵":大船好似鲸鱼般雄壮。

"开帆散长风":扬起船帆,在长风的吹拂下,

"舒卷与云齐":风帆舒展如同与云平齐。

"日入牛渚晦":太阳落山后牛渚一带昏暗下来,

# 牛渚:《通典》:宣州当涂县有牛渚析,亦谓之采石,险固可守处。

"苍然夕烟迷":苍茫的夕烟弥漫一片。

"相思定何许":我的相思之情究竟在何处,

# 许:一作所。,定:一作在。

"杳在洛阳西":你将远在那洛阳之西。

# 洛阳西:杨齐贤曰:华阴,在洛阳之西。

"得齐字":确定了以“齐”字作为韵脚来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乃唐代诗人李白挥毫而就的一首五言古诗。彼时,李白身处当涂(现今安徽境内),此诗便是他诸多送别诗作中的一篇,诗中所送之人乃是丹阳的李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烘托:“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通过描写五月炎夏,烈日炙烤河堤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送别族弟时内心的烦躁与不舍。借景抒情:“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描绘了日落牛渚,天色昏暗,夕烟弥漫的画面,借傍晚的苍茫之景,抒发了诗人与族弟分别后的迷茫与惆怅,以及对族弟旅途的担忧。对比:“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将隐居草野的“静者”与满布朝廷的“群才”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却只能伏居草野,而朝廷中虽人才众多,但自己却未能施展抱负,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夸张:“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中“倚天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山之高,仿佛与天相接,诗人与族弟在黄山之上,似乎能触摸到天际,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表现出诗人送别时的豪放之情。

2. 分段赏析

前六句诗人以鸾凤自比与族弟,言鸾凤同属一族,翱翔于紫云之上,其羽色绚烂,光彩照人,共同栖息于琼树。此景象征着诗人与族弟皆为出众之才,且情谊深厚。而“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笔锋一转,预示着两人即将分离,如同鸾凤分别时的哀啼,奠定了全诗离别哀伤的情感基调,形象地展现出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之情。次六句则点明此时正值五月盛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炙烤着河堤。在这样酷热难耐的时节,族弟却要踏上泛舟远行的劳役之路,这让诗人内心充满凄苦。“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天气的炎热,又映衬出诗人因族弟远行而烦躁、不舍的心境,“使我心魂悽”则直抒胸臆,将这种情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中间八句写诗人将目光投向时政。秦地(关中地区)因灾荒而无碧草,民生艰难,南方则战鼓喧天,局势不稳。君王为此忧心忡忡,减少膳食,早起盼着贤才来解困局。族弟此次泛舟前往华阴,肩负着漕运救援关辅的重任。诗人认为宰相应如及时雨般救济百姓,让农夫能安心耕种。这部分内容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对族弟此行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在此次任务中有所作为,为缓解民生困境贡献力量。最后八句描述了在送别之际,诗人感慨万千。那些隐者只能蛰伏草间,而朝堂之上虽人才济济,但真正能挺身而出的壮士却寥寥无几。诗人自觉身处困境,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深感无奈。“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进一步烘托出在这种境遇下送别族弟的愁苦。与族弟的分离,更让诗人觉得孤独无助,凸显出离别之情的深沉与浓烈。而后写诗人与族弟登上黄山凌歊台,此地高耸入云,诗人仰天长啸,似欲将心中的郁闷与不舍尽情宣泄。俯瞰之下,河面上小舟如凫雁般轻盈,大舟似鲸鲵般雄壮。族弟所乘之船扬起船帆,在长风的助力下,风帆舒展,仿佛与云齐平,驶向远方。这一段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出诗人送别时的豪放之情,同时对族弟旅途的想象,也饱含着诗人对族弟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一路顺风,顺利抵达目的地。结尾日暮时分,牛渚之地渐渐昏暗,苍茫的夕烟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惆怅的氛围。诗人望着族弟远去的方向,心中涌起无尽的相思之情。“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诗人不知道这份相思将在何处安放,只知道族弟此去将远在洛阳之西,相隔甚远。以景语作结,情景交融,将诗人对族弟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余味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与族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后的无尽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估客行》

下一篇: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