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空庭暮":夕阳西下,空旷的庭院笼罩在暮色之中,
"城荒古迹余":城楼虽然荒芜,古迹仍然遗存。
"地形连海尽":地形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尽头,
"天影落江虚":天空的影子落在空旷的江面上。
"旧赏人虽隔":曾经一起欣赏美景的旧友如今已相隔甚远,
"新知乐未疏":然而新结识的朋友却给我带来了同样的欢乐,彼此情谊并未疏远。
"彩云思作赋":在这如彩云般美妙的秋日景色下,我灵感涌现,想要赋诗抒情,
# 彩云思作赋:彩云作赋,用宋玉赋朝云事,是赞其才思之美。
"丹壁间藏书":而在这红色的墙壁之间,珍藏着许多书籍。
"楂拥随流叶":秋日的水中,楂枝簇拥着随波漂流的落叶,
# 楂:同“槎”,木筏。
"萍开出水鱼":浮萍散开,鱼儿从水中跃出。
"夕来秋兴满":傍晚时分,秋日的兴致充满了我的胸怀,
"回首意何如":回首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天宝九载(750)秋的寥廓秋天景色,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氛围。诗中着重称赞了张少府和楚城韦公的才思之美,体现出二人学识的渊博。同时,展现了藏书高斋藏书之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文化雅境的喜爱与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用语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多处借景抒情。开篇“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余”,描绘出秋日傍晚空庭寂静、城池荒凉、古迹残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落寞、沧桑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对比:“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昔一同赏景的旧友如今相隔甚远,与当下结识的新朋友相处欢乐进行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以及诗人对不同阶段友情的珍视,也在对比中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不因旧友分离而过度悲伤,能积极享受与新友的欢聚时光。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余”,描绘秋日傍晚衰败之景,夕阳余晖洒在空庭,城池荒废仅留古迹,尽显寂静落寞,蕴含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诗人将目光投向广阔天地,展现大地与海相连、天空倒影于江面的雄浑壮阔,凸显自然伟大,衬出自身渺小。“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笔锋一转,从景过渡到友情,旧友远隔,新友却带来欢乐,体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豁达心境。“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表明诗人在秋日美景下灵感迸发,欲赋诗抒情,同时点明聚会处在藏书高斋,充满文化氛围。“楂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描绘秋日水中生机画面,与衰败景形成对比,展现生命顽强。末句“夕来秋兴满,回首意何如”总结全诗,傍晚秋意满怀,诗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既珍视当下,又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