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nián
shí
jūn
bié
qiè
nán
yuán
绿
cǎo
fēi
dié
jīn
suì
shí
qiè
jūn
西
shān
bái
xuě
àn
qíng
yún
guān
sān
qiān
yīn
shū
wén

译文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逐句剖析

"去年何时君别妾":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

# 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南园绿草飞蝴蝶":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 绿草:亦即春日之时。,南园:泛指园圃。

"今岁何时妾忆君":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

# 今岁:今年。

"西山白雪暗晴云":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 晴云:一作“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白雪:即寒冬之日。,西山:王琦注云:“即雪山,又名雪岭,上有积雪,经夏不消。在成都之西,正控吐蕃,唐时有兵戍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吐蕃是公元七至九世纪时藏族建立的政权,控制青藏高原一带地区。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曾与唐通使修好,后来关系逐渐恶化,双方互有攻伐,唐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驻守。杜甫有“西山白雪三城戍”(《野望》),李商隐有“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杜工部蜀中离席》),诸句皆可为证。

"玉关去此三千里":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

# 玉关:即玉门关。

"欲寄音书那可闻":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 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思边》是由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之中。这首七言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位身处秦地的思妇形象。她心心念念着远在塞外、长久征战未归的丈夫,字里行间满溢着分别后的深切思念,以及因联络不畅而生的无奈与惆怅。全诗短短六句,仅四十二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巧妙的构思。诗的前四句尤为精妙,李白并未直接点明时间与地点,而是别具匠心地借绿草间飞舞的蝴蝶、白雪皑皑下的晴云等景象,暗暗隐喻时节的更迭与地域的差异,运用比兴手法,将情感与意象完美融合,含蓄而富有韵味。至于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点明了那远在三千里之外的玉门关。这一地点的出现,瞬间凸显出征夫离家之遥。思妇满心牵挂,想要寄出一封饱含思念的家书,却连丈夫的具体所在都无从知晓,由此可见双方断绝音信已然许久。这两句诗深刻地刻画了思妇的相思之苦,读来令人动容,尽显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思边》由李白大概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这个时间段,彼时李白正处于在长安担任待诏的时期。根据安旗所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记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系于天宝二年(743)。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位身处秦地的思妇形象,字里行间满溢着分别后的深切思念,以及因联络不畅而生的无奈与惆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去年分别时“南园绿草飞蝴蝶”的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春景,与今年“西山白雪暗秦云”的寒冷、萧瑟的冬景作对比,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又衬托出女子心境的变化,从分别时的不舍到如今的孤独凄凉,强化了思念之情。夸张:“玉关去此三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玉门关与女子所在之地距离的遥远,突出了两人相隔之远,相见之难,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的相思之苦。比兴: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先描绘南园绿草如茵、蝴蝶飞舞的美好景象,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来衬托思妇与夫君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夫君的思念,运用了比兴手法。

3. 分段赏析

《思边》“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开篇的这两句诗,是一位思妇对往昔与丈夫分别时刻的深情追忆。其精妙之处在于,并非单纯地以叙述的方式展开,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思妇自问自答的独特形式,使得诗句的表达曲折有致,饶有趣味。“南园”一句,化用了晋代诗人张协《杂诗十首》其八中“蝴蝶飞南园”的诗句。因此,这里的“南园”大可理解为一处虚拟的花园,并非确有其地。当时正值春意盎然的时节,南园之中绿草如毯,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间轻盈地翩翩起舞。而那一对即将分离的夫妻,面对着这般美好的景致,尤其是目睹着成双成对的蝴蝶,难免触景生情,内心的痛苦如潮水般翻涌,几近肝肠寸断。然而,这种浓烈的哀伤情绪并未直白地在文字中表露出来,诗人反而勾勒出了一幅明媚灿烂的春光图。这恰恰契合了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上评论《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所提及的“以乐景写哀”之手法,如此一来,更强烈地反衬出了思妇内心深处的哀伤。而且,关于这对夫妻的家乡所在、离别缘由以及丈夫的去向等问题,诗中皆未给出明确的交代。这不仅为读者留下了诸多悬念,也为后文的展开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间的这两句,同样运用了思妇自问自答的方式,细腻地描绘了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思妇对他的深切思念。但诗人并未直接倾诉那浓浓的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出了“西山白雪”与“暗秦云”这两幅色调惨淡的画面,巧妙地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西山白雪”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在描写景色,实则借此暗示了丈夫离家的原因以及他所戍守的地方。而“暗秦云”这三个字,不仅点明了这对夫妻原本的家乡所在地,同时也通过思妇在家中遥望云天时所见到的景象,生动地刻画了她翘首以盼的模样,以及内心深处那浓郁的忧愁与苦闷。之前在前两句中留下的三个悬念,直到第四句才终于得以解开。这种写作手法,相较于一开始就将所有信息和盘托出,无疑更具韵味,耐人寻味,从这里也可看出这首诗在构思布局方面的精妙之处。“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诗的末尾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思妇与丈夫相隔千里,难以互通音信的无奈与痛苦。秦地与玉关之间相距足有三千里之遥,想要传递一封书信,却苦于没有合适的途径。夫妻二人分别已有一年之久,心中满是相思之情,却无处倾诉,这让思妇倍感痛苦。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是“西山”,并非“玉关”,而思妇却想要往“玉关”寄去书信,乍一看似乎前后矛盾,方向错误。但这绝非是李白的疏忽。实际上,自汉代以来,“玉关”就一直是汉族统治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政权频繁发生战争的地方,同时也是闺怨诗中思妇常常魂牵梦绕的地方。例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里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自己的《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也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样的诗句,在唐诗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里,“玉关”并非具体的实指,而是泛指那些征战戍守的地方,“西山”自然也包含在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来替换“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上的考量。因为第四句已经出现了“西山”二字,所以第五句换用“玉关”,以避免用词的重复。

4. 作品点评

征夫渴望归乡,思妇独守空闺,倾诉哀怨,这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传统题材。从《诗经》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众多诗人墨客围绕此题材进行创作,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令人赞不绝口的佳作。就拿唐代诗人李白来说,他也写过不少这类主题的作品。《思边》这首简短的诗作,在李白所创作的闺情诗当中,虽然不能说是最为出类拔萃、顶尖卓越的,但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两个特点十分值得关注。首先,就像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诗的开头两句描述离别时的悲伤,中间两句倾诉相思的痛苦,都没有直接将情感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巧妙地将情感蕴含在诗句之中,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深入思索之后,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如此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韵味,余味悠长,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其次,整首诗虽然是以思妇的口吻来叙述的,但“去年何时君别妾”这两句是从思妇丈夫的角度出发进行描写,而“今岁何时妾忆君”这两句则是从思妇自身的角度来着笔。这种对仗工整的句式,从两个不同角度展开描写的写作手法,不仅让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整齐、匀称的美感,而且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层层递进,使得缠绵悱恻的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与诗歌所表达的深情完美契合,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将李白诗按内容分为十九目,此诗被编入“闺情”一目中。诗中以一个妇女的口吻,抒写了她对从军戍边的丈夫的深情怀念以及关山迢递、情愫难通的幽怨之情。

现代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三)》

下一篇: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