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shí
s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ūn
píng
shì
shì
jūn
píng
guān
biàn
qióng
tài
tàn
yuán
huà
qún
shēng
zhuì
dào
lùn
kōng
lián
yōu
qíng
zōu
lái
yuè
zhuó
yǒu
shí
míng
ān
zhī
tiān
hàn
shàng
bái
xuán
gāo
míng
hǎi
jiǔ
shuí
rén
chén
míng

译文

蜀人严君平弃世不仕,朝廷亦弃严君平任其隐沦。他潜心钻研太易以观变化,探索玄机以化度众生。终日研究道论,过着闭门读书的闲居生活。驺虞这样的仁兽不会在世间平白地出现,凤凰这样的神鸟有时也会降临人间鸣叫。怎知在天河之上,白日没有高悬的我的名姓。只是那位访过牵牛的海客早已不在,现在到哪里去请严君平这样的高人来测算我的命运和前途呢。

逐句剖析

"君平既弃世":蜀人严君平弃世不仕,

# 君平:严君子,名遵,西汉蜀郡人。

"世亦弃君平":朝廷亦弃严君平任其隐沦。

"观变穷太易":他潜心钻研太易以观变化,

# 太易:是指阴阳的分化尚未出现,广大无垠的原始虚空,当这一阶段,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寂静无形,这就叫做太易。

"探元化群生":探索玄机以化度众生。

"寂寞缀道论":终日研究道论,

# 缀:指著述编辑。

"空帘闭幽情":过着闭门读书的闲居生活。

"驺虞不虚来":驺虞这样的仁兽不会在世间平白地出现,

# 驺虞: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

"鸑鷟有时鸣":凤凰这样的神鸟有时也会降临人间鸣叫。

# 鸑鷟:凤凰之别名。

"安知天汉上":怎知在天河之上,

# 天汉:古时指银河。

"白日悬高名":白日没有高悬的我的名姓。

"海客去已久":只是那位访过牵牛的海客早已不在,

"谁人测沉冥":现在到哪里去请严君平这样的高人来测算我的命运和前途呢。

# 沉冥:隐晦,玄寂。这里指占卜的对象。,测:指占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其十三)》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作,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三首。此诗缅怀严君平的隐逸生涯、人生志趣与哲学造诣。首二句点明严君平的隐士身份,道出他选择弃世隐居,同时也被世俗所遗忘。三、四句写其深入钻研天地变化,探究万物根源。五、六句写其幽居著述,甘于寂寞。“驺虞”以下赞其品德声名。七、八句以祥兽瑞鸟为喻,言其德行高洁。末四句称其声名如日高悬天际,可惜其离世已久,少有人能参透他的深邃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颂扬严君平的高洁人格,也暗含自身不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诗集中总题作“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先后次序。这五十九首诗并非创作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此诗为其中的第十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追思诗。此诗描绘了严君平的隐逸生涯、人生志趣与哲学造诣。表达了对严君平高洁人格的颂扬,也暗含自身不遇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两句开篇点题。指出严君平(君平)已经离世,同时强调世俗也抛弃了他。两个“弃”字相互呼应,简洁直白地交代了严君平与世俗之间相互背离的关系,奠定了全诗感慨、叹惋的基调,引发读者对严君平其人其事的好奇与探究。​“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这两句是对严君平学识与思想的高度概括。“观变”“探元”生动展现出严君平致力于观察世间变化、探究宇宙根源的钻研精神。“穷太易”说明他深入钻研《太易》,将其中蕴含的道理探究到极致;“化群生”则表明他以探究所得来感悟、教化众生。此句凸显了严君平在学术与思想领域的卓越追求和深刻造诣,展现出他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描绘了严君平生前著书立说的孤寂场景。“寂寞”一词直接点明他独自钻研、撰写道家理论时的孤独状态;“空帘”营造出一种清冷、空寂的氛围,“闭幽情”则暗示他将自己深邃的思想与幽远的情怀寄托在著述之中,不被世人轻易理解,进一步烘托出他不与世俗同流、一心向道的高洁品格。​“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运用了比兴手法。“驺虞”“鸑鷟”都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诗人以它们比喻像严君平这样的贤才,说明贤才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他们如同祥瑞之鸟,在合适的时候才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这两句既表达了对严君平才华的高度肯定,也暗示了他生不逢时,未能在当世充分施展抱负的遗憾。​“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严君平虽被世俗遗忘,但他的声名却如同高悬于银河之上的太阳般耀眼的坚信。“天汉”“白日”营造出宏大、高远的意境,强调严君平的声名不受世俗局限,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体现出诗人对真正贤才价值的深刻认知和对世俗眼光的不屑。​“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中,“海客”指代严君平,说他离世已久;“沉冥”形容他深邃的思想境界。此句以疑问作结,感慨严君平离去后,世间再无人能够真正参透他那高深莫测的思想。既流露出对严君平无人理解、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世间缺乏知音的无奈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下一篇:唐·李白《思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