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拂玉鞍":王昭君拍拂着玉鞍,
"上马啼红颊":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宫人":今日汉朝宫人,
"明朝胡地妾":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昭君出塞之事,抒发对其个人命运的深切悲悯,展现其被迫远离故土、身份骤变的无奈与痛苦。同时,借古伤今,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女性无法自主掌控命运的悲哀,表达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中弱势群体的关怀,引发对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深沉思考 。
2. 写作手法
对比:“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将“今日”与“明朝”在时间上进行鲜明对比,同时汉朝宫人和胡人的妻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突出了王昭君命运的急剧转变,深刻地揭示出她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无力,强化了诗歌的悲剧氛围。细节描写:“昭君拂玉鞍”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细节,生动展现出王昭君对汉宫生活的留恋不舍。玉鞍是她在汉宫时熟悉的物件,临行前的拍拂,饱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情与眷恋,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结与不舍。人物描写:“上马啼红颊”细致地描绘出王昭君上马时痛哭流涕的神态。泪水污染了面颊红装,直观地呈现出她内心极度的悲痛,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她伤心欲绝的模样,极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细腻勾勒出昭君出塞启程时的画面。“拂玉鞍这一细微动作,极具深意。玉鞍作为昭君汉宫生活的见证,此时她缓缓拂净,恰似在轻轻梳理往昔岁月,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上马啼红颊”,则将昭君内心的痛苦直白展现。上马瞬间,泪水夺眶而出,哭红了脸颊,她对汉宫的不舍、对未知塞外生活的恐惧,都在这一神情中表露无遗。首联通过动作与神情的刻画,成功渲染出浓烈的离别愁绪,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昭君命运转折时刻的哀伤,也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基调。诗的后两句“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短短十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今日“明朝”,时间上的急剧跨越,将昭君身份的天翻地覆变化呈现眼前。从汉朝宫廷中相对安稳的宫人,转瞬成为匈奴单于的妻妾,置身于截然不同的塞外环境。这种鲜明的身份对比,深刻揭示了昭君命运的无常与无奈,如同被命运的大手肆意摆弄。尾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更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昭君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女性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虽为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却在李白笔下,以凝练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将昭君出塞的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尽显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悲悯情。
# 此二篇盖借汉事以咏当时公主出嫁异国者。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唐人咏昭君者多矣,惧不及太白此首简妙(其二)
明李沂《唐诗援》
# 题多名篇。此只以十字尽之,较“今朝犹汉地,明旦入胡关”之句,词意倍为激烈(“今日”二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凡事异旦晚者,乃可叹、可惊(“今日”二句)。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