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yáo
sòng
dòu
míng
báo
huá
huán
西
jī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hāo
méi
guā
biān
kān
qiáng
chóu
xiàng
chù
jiǎo
jīn
wēi
yáo
nán
cháng
yáng
sǎo
jiàn
shí
mén
pēn
zuò
jīn
shā
tán
xiào
kuā
rén
zhǐ
jué
jìng
shān
guāng
shuǐ
qīng
lán
miào
zhōng
wǎng
wǎng
lái
yáo
běn
xīn
ěr
mén
qián
cháng
guì
shuāng
shí
rén
yǒu
huā
yín
ān
xiù
wǎng
huí
lín
jué
shí
míng
fēng
léi
yuǎn
yān
kōng
cuì
shí
míng
miè
bái
ōu
luàn
cháng
fēi
xuě
hóng
tíng
chì
lán
gān
liú
huán
zhuǎn
qīng
jǐn
tuān
shēn
chén
bǎi
zhàng
dòng
hǎi
zhī
yǒu
jiāo
lóng
pán
jūn
jiàn
绿
zhū
tán
shuǐ
liú
dōng
hǎi
绿
zhū
hóng
fěn
chén
guāng
cǎi
绿
zhū
lóu
xià
huā
mǎn
yuán
jīn
céng
zhī
zài
zuó
qiū
shēng
chāng
lái
dòng
tíng
luò
sāo
rén
āi
suì
jiāng
sān
shào
nián
bèi
dēng
gāo
yuǎn
wàng
xíng
shén
kāi
shēng
qián
xiào
qīng
jiǔ
dǐng
wèi
bēi
tóng
què
tái
bái
yún
chuāng
yǒu
ěr
wén
shēng
dàn
huī
shǒu
cháng
fēng
chuī
yuè
hǎi
lái
yáo
quàn
xiān
rén
bēi
jiǔ
jiǔ
zhōng
hān
xiāo
xiàng
fēn
shāng
lèi
yáo
yáo
wén
lìng
gāo
yáo
yōng
huì
héng
zhí
shàng
qīng
tiān
huī
yún
gāo
yáng
xiǎo
yǐn
zhēn
suǒ
suǒ
shān
gōng
mǐng
dǐng
zhú
lín
dào
shē
lán
tíng
xióng
ān
kuā
yáo
xiào
shā
shuǐ
zhì
jīn
qiáo
cuì
kōng
huā
ěr
xiàng
西
qín
dōng
yuè
zàn
xiàng
yíng
zhōu
fǎng
访
jīn
què
lán
tián
tài
bái
ruò
wèi
sǎo
shí
shàng
yuè

译文

清晨鞭打犁眉花斑马,举起马鞭却觉体力不堪。强撑着愁绪病体走向何方,头戴角巾身着便服来到尧祠南。长杨树枝低垂遮天蔽日,石门瀑布喷涌形成金沙潭。笑着向友人夸赞这绝境之美,山光水色青翠胜过靛蓝。尧祠中时常有人来击鼓祭拜,尧帝本无心帝位你何必空忙。祠门前长跪着两尊石人,曾有如花女子每日在此歌舞梳妆。银鞍装饰的华车往复奔驰,颠簸林木踏碎石声响如风雷狂。远处烟霭空蒙青翠时明时灭,白鸥纷乱翻飞如同漫天飞雪扬。红泥筑成的亭子配赤红木栏,碧绿水流环绕如青锦般湍湍。潭水深沉达百丈似通海底,谁知道下面没有蛟龙潜藏。你没看见绿珠潭水东流归大海,绿珠的红颜美色已沉埋光彩。绿珠楼下曾花满园,如今连一枝都不再存在。昨夜秋风从天门呼啸而来,洞庭树叶飘落引得诗人悲哀。于是带领三五少年同伴,登高远望顿觉形神舒展开。生前一笑可轻视九鼎重权,魏武帝何必为铜雀台空悲叹。我倚着窗牖高唱《白云》歌,你听见歌声只挥手相和不答言。长风吹送明月越海而来,我遥敬月中仙人一杯酒盏。酒兴酣畅时夜色已近分晓,举杯祭奠尧帝他可曾听见。为何不让皋繇执帚横扫八方,直上青天挥去浮云万千。高阳酒徒小饮实在琐屑,山公酩酊大醉怎比得上我这般。竹林七子离大道已远,兰亭挥毫的雄笔又何足称羡。尧祠的景象能笑杀五湖游客,至今只有憔悴的荷花空自开。你向西前往长安我东去越地,暂且到瀛洲仙山寻访金阙宫殿。若蓝田的太白山尚可期遇,请为我扫净石上的月色待我来见。

逐句剖析

"朝策犁眉騧":清晨鞭打犁眉花斑马,

# 犁眉騧:黄身黑眉的狡马。

"举鞭力不堪":举起马鞭却觉体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强撑着愁绪病体走向何方,

"角巾微服尧祠南":头戴角巾身着便服来到尧祠南。

# 微服:家居便服;一说指平民的服装。服:一作步。,角巾:有棱角的头巾。

"长杨扫地不见日":长杨树枝低垂遮天蔽日,

"石门喷作金沙潭":石门瀑布喷涌形成金沙潭。

# 金沙潭:为尧祠南面一个大池潭,水由石门流出。,石门:鲁郡东门外的水门,遗址在今山东兖州;一说指兖州石门山。

"笑夸故人指绝境":笑着向友人夸赞这绝境之美,

"山光水色青于蓝":山光水色青翠胜过靛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祠中时常有人来击鼓祭拜,

"尧本无心尔何苦":尧帝本无心帝位你何必空忙。

"门前长跪双石人":祠门前长跪着两尊石人,

"有女如花日歌舞":曾有如花女子每日在此歌舞梳妆。

"银鞍绣毂往复回":银鞍装饰的华车往复奔驰,

# 银鞍绣毂:指贵族所用紊华车马。毂,泛指车。

"簸林蹶石鸣风雷":颠簸林木踏碎石声响如风雷狂。

# 簸林蹶石:谓车马嘈杂,声音震动树林与山谷。蹶:一作冰

"远烟空翠时明灭":远处烟霭空蒙青翠时明时灭,

"白鸥历乱长飞雪":白鸥纷乱翻飞如同漫天飞雪扬。

"红泥亭子赤阑干":红泥筑成的亭子配赤红木栏,

"碧流环转青锦湍":碧绿水流环绕如青锦般湍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潭水深沉达百丈似通海底,

"那知不有蛟龙蟠":谁知道下面没有蛟龙潜藏。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你没看见绿珠潭水东流归大海,

# 绿珠潭:即洛阳昭仪寺绿珠池。池南有绿珠楼,楼为晋时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遗址今已不存。

"绿珠红粉沉光彩":绿珠的红颜美色已沉埋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绿珠楼下曾花满园,

"今日曾无一枝在":如今连一枝都不再存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昨夜秋风从天门呼啸而来,

# 阊阖:此处指阊阖风,即西风、秋风。

"洞庭木落骚人哀":洞庭树叶飘落引得诗人悲哀。

# 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

"遂将三五少年辈":于是带领三五少年同伴,

"登高远望形神开":登高远望顿觉形神舒展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生前一笑可轻视九鼎重权,

# 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世成为传国之宝,国家权力的象征。

"魏武何悲铜雀台":魏武帝何必为铜雀台空悲叹。

# 铜雀台:三国时曹操建。遗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我歌白云倚窗牖":我倚着窗牖高唱《白云》歌,

# 窗牖:窗户。,白云:指《白云谣》。《穆天子传》记载说,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西王母曾为穆天子唱《白云谣》。

"尔闻其声但挥手":你听见歌声只挥手相和不答言。

"长风吹月度海来":长风吹送明月越海而来,

"遥劝仙人一杯酒":我遥敬月中仙人一杯酒盏。

"酒中乐酣宵向分":酒兴酣畅时夜色已近分晓,

"举觞酹尧尧可闻":举杯祭奠尧帝他可曾听见。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为何不让皋繇执帚横扫八方,

# 拥篲:拿着扫帚。,皋繇: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执法官。

"直上青天挥浮云":直上青天挥去浮云万千。

# 挥:一作扫。

"高阳小饮真琐琐":高阳酒徒小饮实在琐屑,

# 高阳:高阳池。

"山公酩酊何如我":山公酩酊大醉怎比得上我这般。

# 山公:山简,西晋名士。

"竹林七子去道赊":竹林七子离大道已远,

"兰亭雄笔安足夸":兰亭挥毫的雄笔又何足称羡。

# 兰亭雄笔:指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

"尧祠笑杀五湖水":尧祠的景象能笑杀五湖游客,

"至今憔悴空荷花":至今只有憔悴的荷花空自开。

"尔向西秦我东越":你向西前往长安我东去越地,

"暂向瀛洲访金阙":暂且到瀛洲仙山寻访金阙宫殿。

"蓝田太白若可期":若蓝田的太白山尚可期遇,

# 太白:指陕西眉县东南之太白山。,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山。

"为余扫洒石上月":请为我扫净石上的月色待我来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京》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属于送别题材。全诗以送别友人窦薄华为契机,借尧祠的景色与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歌前半部分描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策马至尧祠送别的场景,通过“长杨扫地”“石门喷潭”等壮丽景物展现自然之美,暗含对权贵奢靡的讽刺(如“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后半部分转入对历史的追思,借“绿珠潭”“铜雀台”等典故,感叹美好事物易逝、功名虚无,最终以“登高远望”“长风吹月”等意象表达豁达心境,并寄托与友人共访仙境的隐逸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应该是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天,当时李白四十六岁,距离他所说的“赐金放还”已经过去两年,居住在东鲁(今山东地区)。那时他的旧友、县令窦薄华即将返回长安,李白便和几个年轻人一同前往鲁郡(今山东兖州)南郊的尧祠游玩——既登高观赏风景,也为友人送行。这首诗题目下原本有注释说:“此时久病刚刚痊愈所作。”由此可知,李白离开长安后曾生过一场重病,可能与他在长安遭受的打击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题材七言古诗​​,融合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悲慨、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自由与高洁的追求。暗喻对朝堂谗佞当道的愤懑,透露出政治失意后坚守高洁、寄情山水的精神归宿。

2. 写作手法

夸张:“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以“长杨扫地”极言树木繁茂遮蔽天日,用“石门喷作金沙潭”夸张描绘瀑布飞泻、水花如金砂翻涌的奇景。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极度渲染,既凸显尧祠的壮丽,又暗含对现实权贵喧嚣的隐喻。用典:“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于邺城修建的豪华高台,与金虎台、冰井台并称“邺三台”。其名取自《三国志》中“铜雀”意象,象征曹操的政治权威与文治武功。​通过曹操临终悲叹铜雀台歌舞的典故,以“一笑轻九鼎”的夸张对比,讽刺帝王权势的虚妄与人生的无常,强化对历史虚无的哲思。借景抒情:“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描绘诗人久病初愈、策马无力的场景,以“力不堪”的疲态隐喻政治失意后的身心交瘁。“长杨扫地不见日”中蔽日的杨柳,既写实景,又象征朝廷谗臣蒙蔽圣听、贤路阻塞的压抑。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一开始就流露出诗人的忧郁情绪。“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在秋高气爽的清晨,诗人强撑着病体骑马出行,连马都像是拉不动他似的。久病初愈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还是心头那股挥之不去的愁闷。这愁闷从何而来?诗里早有暗示——老朋友即将返回长安,勾起了他对往日在长安时的回忆:那时他起初受到皇帝礼遇,后来却被排挤疏远。“角巾微服”这四个字,藏着深深的今昔对比:当年在长安风光无限,如今却病容憔悴,这种落差里满是郁愤不平。接着写到尧祠周边的景色。“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秋日的长杨树荫遮蔽了阳光,青山绿水间,石门山的瀑布飞溅而下,海鸥在乱石间扑腾飞翔。这般开阔清朗的景致,诗人却用“笑夸”二字形容,看似轻松,实则暗含反讽。因为眼前的热闹场景里,祭祀的人群车马喧嚣,鼓乐吵嚷,与这清幽之景极不协调。诗人忍不住感叹“尧本无心尔何苦”——尧帝本无意追求这些浮华,这些人又何必如此刻意?这声叹息里,既讽刺了那些围在皇帝身边阿谀奉承的臣子,也暗含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不满。既然朝中奸佞当道,贤能之士自然只能流落在外,所以诗人又感慨“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小人把持朝政,真正的贤才自然被埋没。因为对朝中权贵不满,对自己被排挤感到不平,诗人的思绪从尧祠的景色跳脱出来,开始思考历史与人生的哲理。时光流逝,曾经的红颜美貌、文人才华、帝王权势,最终都随岁月消散。他的想象越过时间与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年倾国倾城的绿珠,如今容颜不再;曾经与她相映的满园鲜花,也早已不见踪影,只剩潭水依旧东流,和岁月一样匆匆。这不仅是对美人迟暮的感慨,更是对所有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叹息。现实又将他的思绪拉回:昨夜秋风吹起,他登高远眺。秋意渐浓,人生已到中年却一事无成,还被驱逐在外,他想起同样忠而被谤、在江边行吟的屈原。从尧祠到绿珠,再到屈原,时空跨度极大,但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歇,又跳到了魏武帝曹操和铜雀台。曹操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临终前仍对生死眷恋,幻想死后还能享受荣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实在没有必要。他想说的是:无论是绝世美人的容颜、文人的才华,还是帝王的权势与奢靡,最终都会被时间淹没;生前不必纠结得失,死后也不必挂怀。“我歌白云倚窗牖”,诗人沉浸在山水间,仿佛要随风飘举成仙,甚至产生了邀请仙人共饮的幻觉。但现实终究无法摆脱,这种飘然只是暂时的安慰,心中的郁愤始终未消。对朝政腐败、奸臣当道的愤懑,让他忍不住举杯祭奠尧帝,希望大禹那样的贤臣能扫清浮云(暗指清除朝中奸佞)。他仍对唐玄宗抱有期待,盼着君主能任用贤能、远离小人。不过,这现实的牵挂很快又被超脱的思绪取代——在那个超然的世界里,他依然保持着天真与豁达,豪情不减当年。那些令后人向往的风流人物,如山简、竹林七贤、王羲之、范蠡,在他面前都略显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更有气魄、更有才华,即便遭遇挫折,昂扬的斗志也未消减。最后,诗人与故人相约:“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从之前的傲视万物突然转到隐居之约,看似突兀,实则是精神的升华——既然无法在现实中施展抱负,与山林为伴、保持高洁,也是一种选择。这样的结尾,既展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自信,也体现了他因不被接纳而转向超脱的积极心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里,诗人的想象自由穿梭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着情感的变化而组合,这些意象之间的连接往往显得突然。但从贯穿其中的情感线索来看,整体读下来并不觉得阻塞。诗中没有晦涩难懂的象征,也没有模糊不清的隐喻,激烈的情感直接宣泄而出,不过意象之间又存在明显的跳跃,中间有很大的跨度。这种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其实正好真实反映了李白转瞬即变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太白《蜀道难》《远别离》《天姥吟》《尧祠歌》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然,非其才力学之,立见颠踣。

明胡应麟《诗薮》

# 太白歌行……至《忆旧游》《鲁郡尧祠》之类,则太白己调耳。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起灭在手,变化从心,初曷尝沾沾于矩矱,而意之所到,无不应节合拍。歌行至此,岂作神品。

清敕编《唐宋诗醇》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全用一拓一顿之笔,如神龙夭矫九天,屈强奇攫。……“庙中往往来击鼓”,此等接落,真出人意表。“尧本无心尔何苦,”意极正当,而笔极恣横。“深沉百丈洞海底”二句,力为排奡。“昨夜秋声阊阖来”云云,忽然又起一波,令人已不可测;“我歌白云倚窗牖”云云,忽又作一顿折之笔,奇横至此为极。“高阳小饮”四句,本作一气读,偏于下二句连,再下二句另为一韵,顺带一笔,挽回“尧祠”,有千钧力量。结亦遒劲。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

# 亦欲泥沙俱下,而杂凑不匀,幸尚能驱驾耳。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下一篇:唐·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