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从咸阳来":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
"问我何劳苦":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沐猴而冠不足言":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
# 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沐猴:即猕猴。
"身骑土牛滞东鲁":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 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沈弟欲行凝弟留":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
"孤飞一雁秦云秋":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坐来黄叶落四五":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黄叶纷纷飘落,
#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久。
"北斗已挂西城楼":此刻又值北斗已经高挂在西城楼之上。
# 北斗已挂西城楼:指时令入秋。古人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丝桐感人弦亦绝":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
# 丝桐:指琴。
"满堂送君皆惜别":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卷帘见月清兴来":酒楼珠帘卷起,清兴即刻跟随皎洁的月光涌来,
"疑是山阴夜中雪":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 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明日斗酒别":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
"惆怅清路尘":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
#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遥望长安日":遥望长安的太阳,
#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不见长安人":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
"此地曾经为近臣":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官。
"一朝复一朝":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
"发白心不改":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屈平憔悴滞江潭":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
# 屈平:即屈原。
"亭伯流离放辽海":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 亭伯:东汉人崔骃,字亭伯。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
"折翮翻飞随转蓬":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
# 翮:鸟羽上的茎。
"闻弦坠虚下霜空":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 闻弦坠虚下霜空: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嬴曰:“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心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灵创痛之深巨。
"圣朝久弃青云士":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
"他日谁怜张长公":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送族弟李沈回秦地时的情景,借送别之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长安后的愤懑与对朝廷的眷恋。诗人以辛辣笔触讽刺“沐猴而冠”的权贵,回顾自身受打击、排挤的处境,将屈原、崔骃等古人的遭遇与自身联系,自比断翅孤雁,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表明自己虽遭困境却仍坚守进步政治理想,同时深刻批判了“久弃青云士”的黑暗政治现实。
2. 写作手法
乐景衬哀情,“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以清幽月色引发诗意联想,实则反衬诗人漂泊失意的孤独心境;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用典:“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连用屈原被逐、崔骃流放典故,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处境,增强诗歌历史厚重感。比喻:“身骑土牛滞东鲁”以土牛比喻仕途困顿,“折翮翻飞随转蓬”以折翅之鸟比喻人生失意,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借景抒情:“孤飞一雁秦云秋”借秋日孤雁意象渲染离别愁绪,“北斗已挂西城楼”通过星斗位置暗示夜已深沉,倍增惜别之情。
3. 分段赏析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开篇首两句以简单疑问句表明诗人归来之处,“劳”“苦”二字为后文写“沐猴”“牛滞”作铺垫,引出自身受排斥打击的处境。第三、四句以猕猴自比,前句用“沐猴而冠”辛辣讽刺权贵的无能与虚有其表,后句以“身骑土牛”自比,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在东鲁仕途不顺、困顿迟滞的处境,饱含愤懑之情。第五至十二句描写与李沈、李凝的离别情景,借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景,以浊水泥和清路尘难以会合比喻离别,“绝”字体现诗人对离别场景的不愿,“惜”字则传达出众人及诗人自己的恋恋不舍。第十三至十六句,延续用故事月色写眼前景,借浊水泥和清路尘的比喻,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之情。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忆及曾为皇帝近臣,虽遭打击仍坚守进步政治理想。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以屈原遭遇喻自身,借崔骃被贬之事,抒发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打击的愤懑。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断翅孤雁、随蓬草翻飞,借“坠”字表达受排斥打击的愤懑,“怜”字体现无人怜惜人才的悲凉痛苦,反衬唐王朝统治黑暗。诗的结尾,以辛辣笔锋直指唐王朝统治,深刻批判“久弃青云士”的黑暗现实。
# 此篇眷顾宗国之意深。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写意亦黯谈。“沐猴”句,讥时太露。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别离与放废并写……不见悲哀,只觉渊茂。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孤飞一雁秦云秋”句,峭而逸。“丝桐感人弦亦绝”云云,突接硬转。学古人全要在此等处留心,方能筋络灵动。下用短句夹长句,一路接去,其音凄怆,其笔俊逸,此太白独异于诸家处也。
现代资中筠《老生常谈》
上一篇:唐·李白《白纻辞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