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ú
shí
yǒng
·
·
líng
xiāo
tái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kuàng
wàng
dēng
tái
tái
gāo
rén
dié
zhàng
liè
yuǎn
kōng
huā
jiān
píng
xián
yún
chuāng
yǒu
cuì
shēng
sōng
zhú
lǎn
bēi
shàng
wén
tái
qīn
kān

译文

登上古老的高台极目远望,高台高耸能看到极远的地方。层层山峰在远空中排列,宽阔的平原上花丛缤纷。悠闲的白云飘进窗棂,松竹间生出野外的翠绿。想要看碑上的文字,但因青苔侵蚀怎能看得清。

逐句剖析

"旷望登古台":登上古老的高台极目远望,

"台高极人目":高台高耸能看到极远的地方。

"叠嶂列远空":层层山峰在远空中排列,

"杂花间平陆":宽阔的平原上花丛缤纷。

"闲云入窗牖":悠闲的白云飘进窗棂,

"野翠生松竹":松竹间生出野外的翠绿。

"欲览碑上文":想要看碑上的文字,

"苔侵岂堪读":但因青苔侵蚀怎能看得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姑孰十咏·陵歊台》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为组诗《姑孰十咏》之一,一说作者为李赤。诗歌描绘了登上凌歊台所见的景象,写台高望远,叠嶂、杂花、闲云、松竹等景色映入眼帘,又因碑上生苔无法阅读碑文而生发感慨。全诗以写景为主,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的淡淡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姑孰十咏》当是李白晚年途经当涂时创作的。诗中所涉景致,既有春山夏莲,又含秋桐凋柳,据此推测,这组诗或许并非同一时期完成,而像是在天宝后期至上元、宝应年间陆续写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仗:“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叠嶂”对“杂花”,“列远空”对“间平陆”,句式整齐,描绘出远山与平原上花丛的景象,使画面更显工整和谐。

2. 分段赏析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旷望二字,不仅是想要远望的心情,更像是一种对广阔天地的向往。诗人登上古台时,脚下的石阶或许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带着历史的印记。“登”的动作里,藏着一步步向上的期待。“台高极人目”中,“极”字用得很妙,站在台上,视线仿佛被无限延伸,能越过近处的村落、树木,一直望到天边,天地似乎都在眼前铺展开来。这种开阔感,让人心胸也跟着舒展,为后面看到的远山、繁花做好了铺垫,一开篇就带着明朗的气息。​“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叠嶂”像是大自然堆叠的屏障,一层又一层在远方的天空下排列,峰峦起伏,和天空连在一起,显得格外壮阔。“杂花”是各色各样的花朵,它们零散地开在平坦的原野上,红的、黄的、紫的,像撒在绿毯上的彩珠。“间平陆”写出了花与原野的交融,不显得杂乱。这两句对仗整齐,远山的雄浑与近花的秀丽相互映衬,让凌歊台周围的景色既有气势又不失柔美,诗人对这景色的喜爱就藏在这描写里。​“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闲云”像是悠闲的旅人,慢慢悠悠地飘着,偶尔从台边的窗棂前经过,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给安静的古台添了几分灵动。“入窗牖”让云和台的距离拉近,显得格外亲近。“野翠”不只是绿色,更带着野外的清新与生机,松针和竹叶的绿鲜嫩得像是能滴出水来。“生松竹”三个字,让人感受到松竹旺盛的生命力。动静结合之间,台周边的景色鲜活起来,满是清幽的气息。​“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诗人瞥见台畔石碑,心底便生起探知的意趣:那碑上究竟刻着怎样的故事?是古人的题咏留痕,还是岁月的往事记载?可俯身细看时,青苔早已密密匝匝覆满碑身,将斑驳字迹晕染得模糊难辨,只剩几缕残笔在绿意间若隐若现。“岂堪读”三字轻吐,满是欲辨不得的怅惘;这份遗憾里,藏着对时光流转的深沉喟叹,曾经棱角分明的镌刻终被岁月磨成浅痕,青苔爬过的不仅是碑石,更是一段被时光悄悄掩埋的过往,让人在字迹的湮灭中,触摸到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苍茫。

3. 作品点评

此诗为李白《姑孰十咏》中的一篇,是一首优美的写景作品,诗中对仗工整精巧,颇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过姑熟堂下,读李白《十咏》,疑其语浅陋不类太白。孙邈云:闻之王安国,此李赤诗,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白集中无此。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卒为厕鬼所惑而死。今观此诗止如此,而以比太白,则其人心疾已久,非特厕鬼之罪。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

# 《姑熟十咏》,前辈疑非白作,信然。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一

# 东坡云:“余尝舟次姑孰堂下,读《姑孰十咏》,怪其语浅近,不类太白。王平甫云:此李赤诗也。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后为厕鬼所惑以死。今观其诗止此,而以太白自比,则其人心疾久矣,岂厕鬼之罪也。”苕溪渔隐曰:东坡此语,盖有所讥而云。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

# 此乃十首侧律,一一精妙,更无迹可求。

明严评本载明人批

# 李太白《姑孰十咏》,东坡怪其语浅,不类太白。孙邈子思以为李赤之诗,且谓:“赤诗止此,而以太白自比,则其心疾已久矣,岂厕鬼之罪哉?”今观《十咏》,体格声调,无可指摘,且中多佳句……此非太白不能办也……俗儒吠声,一至于此。

明黄宗羲《明文海》卷二五三

# 按陆游《入蜀记》卷三:“李太白往来江东,此(池)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清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曰:“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张才良主编的《李白安徽诗文校笺》以张才良《(姑熟十咏)作者辨证》以及房日晰、张源泰《(姑孰杂咏)非李赤作辨》二文,证之《姑孰十咏》为李白所作,并谓柳宗元《李赤传》纯属虚构,如《蝜蝂传》之类。詹本评此论曰:“恐亦未必。”

现代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 李太白集有《姑熟十咏》,予族伯父彦远尝言:东坡自黄州还,过当涂,读之,抚掌大笑曰:“赝物败矣,岂有李太白作此语者?”或曰:《十咏》及《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草书歌》,太白旧集本无之,宋次道再编时贪多务得之过也。

宋陆游《入蜀记》卷二

# “李赤,吴郡举子。尝自比李白,故名赤,诗十首。”下列《姑熟杂咏》,注云:“一作李白诗。”《全唐诗》卷一八一载李白《姑熟十咏》,题下注云:“一作李赤诗。”《姑熟杂咏》与《姑熟十咏》为同一组诗。按《柳河东集》卷十七《李赤传》:“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为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间累日及从之馆。……”但未及作《姑熟杂咏》事。

清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七二

# 闻之王安国,此乃李赤诗。秘阁下有赤集,此诗在焉,白集中无此。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故名赤,其后为厕鬼所惑而死。今观其诗只如此,而以比李白,则其人心恙已久,非厕鬼之罪也。

不详孙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感兴六首》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