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i
lóng
yǐ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huáng
zhù
dǐng
jīng
shān
liàn
dān
shā
dān
shā
chéng
huáng
jīn
lóng
fēi
shàng
tài
qīng
jiā
yún
chóu
hǎi
lìng
rén
jiē
gōng
zhōng
cǎi
yán
huā
piāo
rán
huī
shǒu
líng
xiá
cóng
fēng
zòng
dēng
luán
chē
dēng
luán
chē
shì
xuān
yuán
áo
yóu
qīng
tiān
zhōng
yán
dǐng
liú
shuǐ
qīng
qiě
xián
xuān
yuán
shí
yǒu
gōng
jiàn
rén
chuán
dào
liú
jiān
hòu
gōng
chán
juān
duō
huā
yán
chéng
luán
fēi
yān
huán
lóng
pān
tiān
zào
tiān
guān
zào
tiān
guān
wén
tiān
cháng
yún
chē
zài
zài
guò
huáng
huáng
nǎi
bái
suǒ
dǎo
zhī
yào
fāng
hòu
tiān
ér
lǎo
diāo
sān
guāng
xià
shì
yáo
chí
jiàn
wáng
é
méi
xiāo
qiū
shuāng

译文

黄帝采集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炼制丹砂。等到丹砂炼成黄金的时候,便身骑骊龙飞上了天庭。黄帝成仙之事是多么令后人羡慕啊,而且他后宫的彩女娇艳如花。就是她们也都随黄帝飘然升天,从风纵体,凌霞而去,登上了鸾车。她们在鸾车上,侍候轩辕黄帝,在青天上畅游,那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啊。鼎湖之水清澈宁静,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到了天宫,与天公一起谈话,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然后再载着玉女,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后天而死。向下俯瞰瑶池,想见王母的模样,她的蛾眉(代指容颜)萧瑟衰飒,如同秋霜一般。

逐句剖析

"黄帝铸鼎于荆山":黄帝采集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

# 荆山:亦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湖城附近。,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天,因名其处为鼎湖。

"炼丹砂":炼制丹砂。

# 丹砂:即朱砂,矿物名,深红色,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丹砂成黄金":等到丹砂炼成黄金的时候,

# 丹砂成黄金:《史记·封禅书》:“李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骑龙飞上太清家":便身骑骊龙飞上了天庭。

# 太清:道家三清境之一。此指天庭。

"云愁海思令人嗟":黄帝成仙之事是多么令后人羡慕啊,

# 云愁海思:谓愁思广大。

"宫中彩女颜如花":而且他后宫的彩女娇艳如花。

# 彩女:宫女的一种,泛称宫女。

"飘然挥手凌紫霞":就是她们也都随黄帝飘然升天,

# 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从风纵体登鸾车":从风纵体,凌霞而去,登上了鸾车。

# 鸾车:神仙所乘之车。,纵体:轻举貌。

"登鸾车":她们在鸾车上,

"侍轩辕":侍候轩辕黄帝,

# 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遨游青天中":在青天上畅游,

# 遨游:畅游。

"其乐不可言":那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啊。

"鼎湖流水清且闲":鼎湖之水清澈宁静,

# 闲:舒缓。,鼎湖:水名,在荆山下。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轩辕去时有弓剑":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

# 轩辕去时有弓剑:《水经注·河水》:“(黄)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古人传道留其间":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

"后宫婵娟多花颜":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

# 婵娟:形态美好。此指美女。

"乘鸾飞烟亦不还":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

# 乘鸾:用箫史乘凤之典故,喻成仙。

"骑龙攀天造天关":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

# 天关:即天门。

"造天关":到了天宫,

"闻天语":与天公一起谈话,

"长云河车载玉女":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

# 长云河车:仙人所乘。长云,积聚的云气。

"载玉女":然后再载着玉女,

"过紫皇":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

# 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即天神。《太平御览》卷六五九:“《秘要经》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

# 白兔所捣之药方:一作“白兔所捣药方”。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后天而老凋三光":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后天而死。

# 凋三光:言三光有时凋落而其身长存。三光,日、月、星。,后天而老:比天还老得慢,即长生不老之意。

"下视瑶池见王母":向下俯瞰瑶池,想见王母的模样,

# 瑶池:即使是西天王母头白如霜,

"蛾眉萧飒如秋霜":她的蛾眉(代指容颜)萧瑟衰飒,如同秋霜一般。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飞龙引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属于游仙诗。第一首诗开篇写黄帝在荆山铸鼎炼丹,丹成后骑龙飞升太清仙境,接着描绘了天宫中彩女如花的美好景象,最后表达了诗人想要登上鸾车,陪伴黄帝遨游青天的渴望,展现出其乐无穷的仙境氛围。第二首诗则从鼎湖流水写起,提及黄帝乘龙升天时留下弓剑的传说,随后描述了后宫美女乘鸾飞烟、骑龙攀天的情景,诗人渴望登上天关,聆听天语,乘坐云车拜访紫皇,获得白兔所捣的药方,以实现后天而老、寿高三光的愿望,最后想象下视瑶池见王母时,其蛾眉已如秋霜,蕴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两首诗借黄帝升天的神话传说,既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与长生不老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的《飞龙引二首》现存于敦煌唐人写本中,但具体字句略有差异。关于创作背景有两种推测:一说为李白游历荆山、鼎湖时触景生情所作;另一说则认为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年),即李白在长安担任翰林待诏期间。根据朱谏《李诗选注》的解读,《飞龙引》原属乐府“鱼龙”曲调,而李白以黄帝升仙的典故为主题,既未脱离乐府传统,又突破旧框架自创新意。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进一步指出,因古词失传,曹植《飞龙篇》中“求仙者乘飞龙升天”的内容可能启发了李白,但对照《乐府诗集》所载隋代萧憩的同名作品,可推断李诗实为融合曹植核心立意而独立创作的新体歌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乐府诗,也是一组游仙诗。​​第一首​​描绘黄帝在荆山铸鼎炼丹、骑龙升天的神话场景,以及宫女随其登仙遨游的奇幻历程,​​抒发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第二首​​续写黄帝升天后得紫皇赐长生药、永葆青春,而下视王母已衰老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和对长生不老的矛盾思考​​。

2. 分段赏析

其一“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开篇讲述黄帝在荆山铸鼎炼丹的传说,丹砂化为黄金后,黄帝乘龙飞升天界。诗句借用道教炼丹与升仙典故,奠定了神话色彩浓郁的基调。“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云愁海思”渲染出神秘氛围,引发感叹。随后描写宫中貌美的侍女,她们身姿轻盈,挥手间凌驾紫霞,随风登上鸾车,生动展现升仙时的飘逸之态。“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侍女们登上鸾车侍奉黄帝,在青天中自在遨游,诗句直白地传达出仙界的极乐之感,将升仙的愉悦推向高潮。其二“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鼎湖流水澄澈悠然,传说黄帝升天时留下弓剑,被古人代代相传。诗句以静谧的流水和遗留的弓剑,暗示人间与仙界的界限,增添历史的厚重感。“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再次描绘黄帝后宫美貌的侍女,她们乘鸾驾雾,随黄帝升仙不再返回人间,一路骑龙直冲天关,展现出冲破凡界、奔向天庭的气势。“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后天而老凋三光。”侍女们抵达天关,聆听天帝言语,乘坐天河之车,经过紫皇身边时,获赐白兔所捣的仙药,据说服下后可与天地同寿,超越日月星辰的寿命。诗句层层递进,将长生不老的幻想推向极致。“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视角从登天转为俯瞰,侍女们在仙界俯视瑶池,见到西王母,她的眉发苍白如秋霜。这一描写打破仙界永恒美好的想象,或暗示即便为神也有衰老之态,为全诗增添了对生命本质的深沉思考。

3.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围绕黄帝荆山炼丹骑龙升天的神话,以游仙诗的形式,借歌颂道家延年之术,隐晦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寻求精神解脱。第一首源于《史记》方士谎言,写黄帝升仙及众人追随;第二首延续故事,借黄帝得仙药长生与王母衰老对比,哀叹人生短暂。两首诗尽显出世情怀,彰显诗人对道家推崇,语言通俗如童谣,想象瑰丽,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元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 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按《乐府诗集》,《飞龙引》乃琴曲歌词。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升事为言,乃游仙诗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兴唐寺》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五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