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铸鼎于荆山":黄帝采集首山之铜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
# 荆山:亦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湖城附近。,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天,因名其处为鼎湖。
"炼丹砂":炼制丹砂。
# 丹砂:即朱砂,矿物名,深红色,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丹砂成黄金":等到丹砂炼成黄金的时候,
# 丹砂成黄金:《史记·封禅书》:“李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骑龙飞上太清家":便身骑骊龙飞上了天庭。
# 太清:道家三清境之一。此指天庭。
"云愁海思令人嗟":黄帝成仙之事是多么令后人羡慕啊,
# 云愁海思:谓愁思广大。
"宫中彩女颜如花":而且他后宫的彩女娇艳如花。
# 彩女:宫女的一种,泛称宫女。
"飘然挥手凌紫霞":就是她们也都随黄帝飘然升天,
# 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从风纵体登鸾车":从风纵体,凌霞而去,登上了鸾车。
# 鸾车:神仙所乘之车。,纵体:轻举貌。
"登鸾车":她们在鸾车上,
"侍轩辕":侍候轩辕黄帝,
# 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遨游青天中":在青天上畅游,
# 遨游:畅游。
"其乐不可言":那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啊。
"鼎湖流水清且闲":鼎湖之水清澈宁静,
# 闲:舒缓。,鼎湖:水名,在荆山下。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轩辕去时有弓剑":黄帝仙去之后留有弓剑等遗物,
# 轩辕去时有弓剑:《水经注·河水》:“(黄)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古人传道留其间":传给后人得道成仙之秘方。
"后宫婵娟多花颜":黄帝后宫像花一样的美人,
# 婵娟:形态美好。此指美女。
"乘鸾飞烟亦不还":也乘鸾车飞烟一去不复返了,
# 乘鸾:用箫史乘凤之典故,喻成仙。
"骑龙攀天造天关":她们同黄帝一道乘龙到了天宫。
# 天关:即天门。
"造天关":到了天宫,
"闻天语":与天公一起谈话,
"长云河车载玉女":黄帝将载着玉女的云车停下。
# 长云河车:仙人所乘。长云,积聚的云气。
"载玉女":然后再载着玉女,
"过紫皇":一起到紫皇那里拜谒,
# 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即天神。《太平御览》卷六五九:“《秘要经》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于是紫皇便将月宫中白兔所捣的仙药赐给了黄帝,
# 白兔所捣之药方:一作“白兔所捣药方”。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后天而老凋三光":黄帝吃了这种仙药可以寿逾三光,后天而死。
# 凋三光:言三光有时凋落而其身长存。三光,日、月、星。,后天而老:比天还老得慢,即长生不老之意。
"下视瑶池见王母":向下俯瞰瑶池,想见王母的模样,
# 瑶池:即使是西天王母头白如霜,
"蛾眉萧飒如秋霜":她的蛾眉(代指容颜)萧瑟衰飒,如同秋霜一般。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乐府诗,也是一组游仙诗。第一首描绘黄帝在荆山铸鼎炼丹、骑龙升天的神话场景,以及宫女随其登仙遨游的奇幻历程,抒发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第二首续写黄帝升天后得紫皇赐长生药、永葆青春,而下视王母已衰老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和对长生不老的矛盾思考。
2. 分段赏析
其一“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开篇讲述黄帝在荆山铸鼎炼丹的传说,丹砂化为黄金后,黄帝乘龙飞升天界。诗句借用道教炼丹与升仙典故,奠定了神话色彩浓郁的基调。“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云愁海思”渲染出神秘氛围,引发感叹。随后描写宫中貌美的侍女,她们身姿轻盈,挥手间凌驾紫霞,随风登上鸾车,生动展现升仙时的飘逸之态。“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侍女们登上鸾车侍奉黄帝,在青天中自在遨游,诗句直白地传达出仙界的极乐之感,将升仙的愉悦推向高潮。其二“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鼎湖流水澄澈悠然,传说黄帝升天时留下弓剑,被古人代代相传。诗句以静谧的流水和遗留的弓剑,暗示人间与仙界的界限,增添历史的厚重感。“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再次描绘黄帝后宫美貌的侍女,她们乘鸾驾雾,随黄帝升仙不再返回人间,一路骑龙直冲天关,展现出冲破凡界、奔向天庭的气势。“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后天而老凋三光。”侍女们抵达天关,聆听天帝言语,乘坐天河之车,经过紫皇身边时,获赐白兔所捣的仙药,据说服下后可与天地同寿,超越日月星辰的寿命。诗句层层递进,将长生不老的幻想推向极致。“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视角从登天转为俯瞰,侍女们在仙界俯视瑶池,见到西王母,她的眉发苍白如秋霜。这一描写打破仙界永恒美好的想象,或暗示即便为神也有衰老之态,为全诗增添了对生命本质的深沉思考。
3.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围绕黄帝荆山炼丹骑龙升天的神话,以游仙诗的形式,借歌颂道家延年之术,隐晦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寻求精神解脱。第一首源于《史记》方士谎言,写黄帝升仙及众人追随;第二首延续故事,借黄帝得仙药长生与王母衰老对比,哀叹人生短暂。两首诗尽显出世情怀,彰显诗人对道家推崇,语言通俗如童谣,想象瑰丽,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
# 《飞龙引二首》,当是明皇仙去之后。又有“彩女”“玉女”之句,则怨之深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此词专言黄帝鼎湖丹成骑龙上升之事。
元萧士赟《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 高简古貌,如秦仪汉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按《乐府诗集》,《飞龙引》乃琴曲歌词。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升事为言,乃游仙诗也。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先老矣。学仙何为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第单句起,甚奇。严云:多叠语,如儿谣。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兴唐寺》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