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ù
huá
t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áo
wàng
jiǔ
huá
fēng
chéng
rán
shì
jiǔ
huá
cāng
yán
nài
fēng
xuě
tài
càn
yún
xiá
yào
níng
chéng
jǐn
líng
xiāo
zēng
dāng
yīn
zhào
tiān
zào
dòng
xiān
jiā

译文

远望九华山的峰峦,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九华。山峦苍翠的容颜经得住风雪的磨砺,奇异的姿态在云霞映衬下更显灿烂。阳光如锦绣般凝结在山间,高耸的山峰仿佛为云霄增添了峭壁。何时能沐浴这山影的荫蔽,感受天造地设的仙人洞府。

逐句剖析

"遥望九华峰":远望九华山的峰峦,

"诚然是九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九华。

"苍颜耐风雪":山峦苍翠的容颜经得住风雪的磨砺,

"奇态灿云霞":奇异的姿态在云霞映衬下更显灿烂。

"曜日凝成锦":阳光如锦绣般凝结在山间,

"凌霄增壁崖":高耸的山峰仿佛为云霄增添了峭壁。

"何当余荫照":何时能沐浴这山影的荫蔽,

"天造洞仙家":感受天造地设的仙人洞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秀华亭》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诗的开篇简洁明快地点明所望之景,奠定了对九华山赞美的基调;第二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九华山既有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又不失灵动秀美的姿态;第三句进一步渲染九华山的壮丽;结尾一句表达出渴望能得到九华山荫庇的愿望。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生动展现了九华山的壮美景色,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美景色,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拟人:“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一句,诗人巧用拟人,赋予九华山峰“苍颜”,将山峰比作历经岁月、能耐受风雪的老者,生动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特质。动静结合:“奇态灿云霞”描绘出山峰在云霞映衬下姿态万千、光彩夺目的景象,静的山峰与飘动的云霞动静结合,既凸显山峰的雄伟壮观,又增添画面的灵动之美,使九华山形象更为鲜活立体。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诗人极目远眺,望见九华峰,直言其确实是久负盛名的九华山,简洁明快地点明所望之景,奠定了对九华山赞美的基调。“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九华山峰以“苍颜”,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能经受住风雪的侵袭,尽显其坚韧;而山峰形态奇特,在云霞的映衬下,灿烂夺目,描绘出九华山既有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又不失灵动秀美的姿态。“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进一步渲染九华山的壮丽,阳光照耀下,山峰如同被阳光凝聚成的锦绣,而高耸入云的崖壁,更增添了山峰的巍峨险峻,展现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最后“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渴望能得到九华山荫庇的愿望,认为此地仿若上天为仙人打造的居所,流露出对九华山仙境般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侧面烘托出九华山超凡脱俗的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四十二)》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五十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