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埋玉树":敬亭山上埋葬玉树,
"知是蒋征君":就知道是你蒋征君。
"安得相如草":那里有什么司马相如的书的草稿?
"空余封禅文":只剩有一篇规谏汉武帝的封禅文(用司马相如逝世的典故)。
"池台空有月":从此池台之月无人懂得欣赏,
"词赋旧凌云":词赋谏书也没有人看得懂。
"独挂延陵剑":独有我是你的知音,
"千秋在古坟":我把我的宝剑挂在你的墓前,陪你千年(用延陵季子挂剑的典故)。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宣城哭蒋征君华》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蒋征君华去世的深切悼念之情。也是一首悼亡诗。诗中以宣城敬亭山为背景,描绘了蒋征君华的安葬之地。诗人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对蒋征君华才华的赞赏,同时以延陵季子挂剑的典故,象征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
2. 写作手法
化用:李白在诗中运用了司马相如和延陵季子的典故。通过“安得相如草,空余封禅文。”暗示蒋华虽有司马相如般的才华,却未能得到施展,表达了对友人未竟抱负的惋惜。“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则化用季札挂剑的典故,象征诗人与蒋华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的缅怀。
3. 分段赏析
首联:“敬亭埋玉树,知是蒋征君。”诗人以“敬亭埋玉树”开篇,用“玉树”比喻蒋征君华的高尚品德和才华。敬亭山埋葬了这样一位才情出众的人,诗人由此确认那是蒋征君。颔联:“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诗人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对蒋征君才华的赞美。司马相如曾起草《封禅文》,这里暗示蒋征君虽才华横溢,却未能留下更多作品,令人惋惜。颈联:“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池台空有月”描绘了蒋征君离世后,池台之上只有明月相伴,无人再赏。而“词赋旧凌云”则赞美蒋征君的词赋曾如凌云般高远,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尾联:“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诗人用延陵季子挂剑的典故,表达了对蒋征君的深厚情谊。延陵季子曾将剑挂在朋友的墓前以示纪念,李白借此表达自己对蒋征君的哀思,希望这份情谊能跨越千年。
上一篇:唐·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