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有鸟迹书":你有像鸟迹般优美的字迹,
"相招琴溪饮":邀请我去琴溪饮酒。
"手迹尺素中":书信上的字迹,
"如天落云锦":像从天上落下的云锦。
"读罢向空笑":读完后对着天空微笑,
"疑君在我前":怀疑你就在我的面前。
"长吟字不灭":反复吟诵,字迹仿佛不会消失,
"怀袖且三年":将它藏在衣袖中,暂且保存三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题材的诗。介绍了崔十五以书信相邀琴溪共饮,信中字迹如云锦,诗人读信后欢笑,觉友人似在眼前,将书信珍藏三年,体现对友情的珍视,营造温馨氛围,表达友情与感激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嵇康与山涛的交往”“兰亭雅集”等典故,借古人相聚的情谊或场景,来映衬自己与崔十五之间的友情,以及对邀约的欣然态度。通过典故的运用,既能丰富诗歌内容,又能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使读者联想到相似的历史情境,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虚实相生:“若赴约,当共饮于庭中,畅谈至深夜”,或是对过往与崔十五相处点滴的回忆,如“昔时同游,乐事历历在目”。现实的邀约是“实”,想象的相聚、回忆的过往是“虚”,虚实结合,既体现了对友人邀约的重视,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让友情的表达更饱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此次相聚的期待与珍视。
3. 分段赏析
“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鸟迹书”不只是说字迹像鸟爪留下的痕迹,更带着股自然劲儿,不像刻意练过的那般板正,倒像是随手写就,透着朋友间的熟络。“相招琴溪饮”里,“琴溪”这地方听着就雅致,溪水潺潺的,说不定还常有人在溪边弹琴,这样的地方邀约饮酒,不是凑个热闹,是想找个清静地儿说说话。崔十五特意选这么个地方相招,可见心里是把李白当能共赏雅趣的朋友,这份用心藏在简单的邀约里,让人觉得暖乎乎的。“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尺素”是小小的一方绢帛,可上面的手迹却不一般。“如天落云锦”不是说字真有云锦那么华丽,是看信时的感觉——友人的字迹里藏着诚意,像天上飘下来的彩绸,寻常日子里难得一见。那会儿没照片没视频,见字如见人,这尺素上的笔画,横撇竖捺都带着友人的影子,所以才觉得这般珍贵,不只是字好看,是字里的情分让人稀罕。“读罢向空笑,疑君在我前”:“读罢向空笑”不是对着空气傻笑,是信里的话说到了心坎上,忍不住露出笑意,那笑里有被记挂的甜,也有对邀约的盼。“疑君在我前”是真恍惚了,可能信里提到了两人以前相处的趣事,读着读着,就像看见崔十五站在面前,正笑着说“去不去”。这种错觉不是凭空来的,是平时处得亲,念想深,才会把纸上的字变成眼前的人。“长吟字不灭,怀袖且三年”:“长吟”是翻来覆去地读,一句句在嘴里念叨,不是为了记诵,是舍不得放下那份热乎劲儿。“字不灭”是说那些字像刻在心里,闭上眼都能想起怎么写的。“怀袖”是往怀里揣、袖里藏,贴身带着才安心,就像现在有人把朋友的信夹在日记本里,天天看。“且三年”不是真要放三年,是想放很久很久,怕日子久了,这份邀约的暖、这份朋友的情,慢慢淡了,所以要好好收着。
上一篇:唐·李白《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下一篇:唐·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