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bié
zhèng
pàn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uàn
zhú
āi
cán
jūn
wèn
hán
huī
yún
běn
chuī
luò
zhāng
huá
tái
yuǎn
bié
lèi
kōng
jìn
cháng
chóu
xīn
cuī
èr
nián
yín
pàn
qiáo
cuì
shí
huí

译文

无言表达放逐的悲哀,惭愧您问候我这如死灰般的人。浮云本来没有主观意愿,却被风吹落到章华台。远别之时泪水白白流尽,长久的忧愁让心早已摧折。两年在水泽边行吟,容颜憔悴不知何时能回归。

逐句剖析

"窜逐勿复哀":无言表达放逐的悲哀,

"惭君问寒灰":惭愧您问候我这如死灰般的人。

# 寒灰:死灰,喻身世处境妻凉。

"浮云本无意":浮云本来没有主观意愿,

# 浮云:喻被流放身不由己,范然无措。

"吹落章华台":却被风吹落到章华台。

# 章华台: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

"远别泪空尽":远别之时泪水白白流尽,

"长愁心已摧":长久的忧愁让心早已摧折。

"二年吟泽畔":两年在水泽边行吟,

# 二年:或作三年。

"憔悴几时回":容颜憔悴不知何时能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别郑判官》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当时诗人正被长流夜郎,行至江陵云梦泽畔。途中,他触景生情,联想到屈原遭贬后披发行吟的境遇,竟与自身遭遇相似;又因郑判官的慰问,内心百感交集,既有被贬的悲苦,亦有对友人关怀的惭谢,遂作此诗抒发贬谪中的愁绪与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诗人被贬途中与郑判官分别的场景,抒发了自身遭贬的失意、对友人慰问的惭谢,以及对未来归期难料的愁苦。诗中以“浮云”“章华台”“泽畔”等意象,暗合屈原典故,将个人悲苦与历史共鸣相结合,情感沉郁而深切。

2. 分段赏析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首句写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再为被贬而悲哀,次句转写对郑判官的惭愧,在自己如“寒灰”般困顿的处境下,友人仍来慰问,这份情谊让他既感动又自愧。“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以“浮云”自喻,说自己本无过错却如浮云般被风“吹落”到章华台(暗指贬谪之地),既写命运的无奈,又借章华台的历史意象(楚地离宫,常与失意关联)添一层悲怆。“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写与郑判官远别,泪水早已流干,而长久的愁绪已将心彻底摧折,直白道出离别之痛与内心的绝望。“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二年”点出贬谪时长,“吟泽畔”暗合屈原故事,说自己如屈原般在泽畔行吟;“憔悴几时回”则以问句收束,写容颜憔悴,归期渺茫,将愁苦推向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下一篇: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