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丞相府":峥嵘巍峨的丞相府邸,
"清切凤凰池":清净切近的凤凰池边。
"羡尔瑶台鹤":羡慕你这瑶台上的仙鹤,
"高栖琼树枝":高高栖息在美玉般的树枝间。
"归飞晴日好":晴朗的日子里归飞多美好,
"吟弄惠风吹":在和畅的风中鸣叫嬉戏。
"正有乘轩乐":正享有乘坐轩车的乐趣,
"初当学舞时":又恰逢刚开始学习起舞的时节。
"珍禽在罗网":珍贵的禽鸟落入罗网之中,
"微命若游丝":微小的生命便如同飘荡的游丝。
"愿托周周羽":希望能依托周周鸟的羽翼,
"相衔汉水湄":相互衔引在汉水之畔。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中,“凤凰池”巧用指代中书省的典故,典故原意为唐代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的雅称,作者在诗中用其体现场所的尊贵;“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中,“乘轩”引用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赐鹤乘轩的典故,典故原意为卫懿公给予鹤乘坐大夫之车的待遇,作者在诗中用其隐喻鹤的尊贵地位。
2. 分段赏析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开篇描绘两处场所的特点。“峥嵘”写出丞相府的高大威严,透着权势与庄重;“清切”形容凤凰池的清雅贴切,常与朝廷要职相关联,暗含尊贵之意。这两句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两处地方的特质,为后文写鹤的处境做了背景铺垫,传递出一种庄重而清雅的氛围。“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转入对鹤的描写并抒发情感。“瑶台鹤”点出鹤所居之地的超凡与自身的高洁,“琼树枝”则以美玉般的树枝衬托鹤栖息环境的雅致;“羡尔”直接表达了对鹤能在如此高洁之地栖息的羡慕之情。这里通过对鹤及其栖息环境的刻画,赋予鹤象征意义,寄托了对高洁品格与理想境遇的向往。“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描绘鹤的动态与所处环境的美好。“归飞”写出鹤归来的动作,“晴日好”点出天气的晴好,营造出适宜的氛围;“吟弄”展现鹤在风中鸣叫嬉戏的情态,“惠风”则是和畅的风,增添了画面的柔和感。此联通过对鹤的动作与环境的描写,展现出鹤在美好境遇中的自在,进一步强化了前文的羡慕之情。“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继续写鹤的境遇与状态。“乘轩乐”借用鹤乘大夫之车的典故,写出鹤所享有的荣宠与快乐;“初当学舞时”则描绘出鹤正处于学习起舞的阶段,透着生机与灵动。这两句从不同角度展现鹤的美好处境,既显其受尊崇,又含其姿态的优美,让鹤的形象更显丰满。“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笔锋一转,写出另一番景象。“珍禽”与前文的鹤相呼应,“在罗网”点明其被困的处境,失去了自由;“微命若游丝”以游丝比喻生命的微弱,传递出危险与脆弱之感。此联通过对比,突显出被困珍禽的悲惨,与前文鹤的自在形成强烈反差,引发对自由与命运的感慨。“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水湄”,以期盼作结。“周周”是传说中相互衔食的鸟,象征着互助;“愿托”表达了希望借助周周的力量,“相衔汉水湄”则描绘出在汉水之畔相互救助的情景,暗含着对摆脱困境、获得自由的渴望。这两句将情感落到具体的期盼上,让对被困珍禽的同情与对自由的向往更为真切,升华了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