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ǐ
cuī
xià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hēng
róng
chéng
xiàng
qīng
qiè
fèng
huáng
chí
xiàn
ěr
yáo
tái
gāo
qióng
shù
zhī
guī
fēi
qíng
hǎo
yín
nòng
huì
fēng
chuī
zhèng
yǒu
chéng
xuān
chū
dāng
xué
shí
zhēn
qín
zài
luó
wǎng
wēi
mìng
ruò
yóu
yuàn
tuō
zhōu
zhōu
xiāng
xián
hàn
shuǐ
méi

译文

峥嵘巍峨的丞相府邸,清净切近的凤凰池边。羡慕你这瑶台上的仙鹤,高高栖息在美玉般的树枝间。晴朗的日子里归飞多美好,在和畅的风中鸣叫嬉戏。正享有乘坐轩车的乐趣,又恰逢刚开始学习起舞的时节。珍贵的禽鸟落入罗网之中,微小的生命便如同飘荡的游丝。希望能依托周周鸟的羽翼,相互衔引在汉水之畔。

逐句剖析

"峥嵘丞相府":峥嵘巍峨的丞相府邸,

"清切凤凰池":清净切近的凤凰池边。

"羡尔瑶台鹤":羡慕你这瑶台上的仙鹤,

"高栖琼树枝":高高栖息在美玉般的树枝间。

"归飞晴日好":晴朗的日子里归飞多美好,

"吟弄惠风吹":在和畅的风中鸣叫嬉戏。

"正有乘轩乐":正享有乘坐轩车的乐趣,

"初当学舞时":又恰逢刚开始学习起舞的时节。

"珍禽在罗网":珍贵的禽鸟落入罗网之中,

"微命若游丝":微小的生命便如同飘荡的游丝。

"愿托周周羽":希望能依托周周鸟的羽翼,

"相衔汉水湄":相互衔引在汉水之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于757年的江西九江市,一作岑参诗。诗歌开篇描绘丞相府的峥嵘气象与凤凰池的清切氛围,继而抒发对瑶台鹤栖息于琼枝、在晴日惠风中自在飞吟的向往,其中“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借用“乘轩”“凤凰池学舞”的典故,展现鹤的荣宠与灵动;随后笔锋一转,写珍禽身陷罗网、生命如游丝般脆弱的境遇,流露出深切慨叹,末句寄托了愿如周周鸟般相携于汉水之滨的愿望。此诗语言凝练,通过对比与用典,将对自由的向往、对困厄的同情巧妙融合,含意深远,传递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757年(唐朝至德二年)所作,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中,创作地是江西九江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中,“凤凰池”巧用指代中书省的典故,典故原意为唐代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的雅称,作者在诗中用其体现场所的尊贵;“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中,“乘轩”引用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赐鹤乘轩的典故,典故原意为卫懿公给予鹤乘坐大夫之车的待遇,作者在诗中用其隐喻鹤的尊贵地位。

2. 分段赏析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开篇描绘两处场所的特点。“峥嵘”写出丞相府的高大威严,透着权势与庄重;“清切”形容凤凰池的清雅贴切,常与朝廷要职相关联,暗含尊贵之意。这两句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两处地方的特质,为后文写鹤的处境做了背景铺垫,传递出一种庄重而清雅的氛围。“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转入对鹤的描写并抒发情感。“瑶台鹤”点出鹤所居之地的超凡与自身的高洁,“琼树枝”则以美玉般的树枝衬托鹤栖息环境的雅致;“羡尔”直接表达了对鹤能在如此高洁之地栖息的羡慕之情。这里通过对鹤及其栖息环境的刻画,赋予鹤象征意义,寄托了对高洁品格与理想境遇的向往。“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描绘鹤的动态与所处环境的美好。“归飞”写出鹤归来的动作,“晴日好”点出天气的晴好,营造出适宜的氛围;“吟弄”展现鹤在风中鸣叫嬉戏的情态,“惠风”则是和畅的风,增添了画面的柔和感。此联通过对鹤的动作与环境的描写,展现出鹤在美好境遇中的自在,进一步强化了前文的羡慕之情。“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继续写鹤的境遇与状态。“乘轩乐”借用鹤乘大夫之车的典故,写出鹤所享有的荣宠与快乐;“初当学舞时”则描绘出鹤正处于学习起舞的阶段,透着生机与灵动。这两句从不同角度展现鹤的美好处境,既显其受尊崇,又含其姿态的优美,让鹤的形象更显丰满。“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笔锋一转,写出另一番景象。“珍禽”与前文的鹤相呼应,“在罗网”点明其被困的处境,失去了自由;“微命若游丝”以游丝比喻生命的微弱,传递出危险与脆弱之感。此联通过对比,突显出被困珍禽的悲惨,与前文鹤的自在形成强烈反差,引发对自由与命运的感慨。“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水湄”,以期盼作结。“周周”是传说中相互衔食的鸟,象征着互助;“愿托”表达了希望借助周周的力量,“相衔汉水湄”则描绘出在汉水之畔相互救助的情景,暗含着对摆脱困境、获得自由的渴望。这两句将情感落到具体的期盼上,让对被困珍禽的同情与对自由的向往更为真切,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三十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