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出天下兵":长安遣出天下的精兵,
# 秦:谓长安。
"蹴踏燕赵倾":足迹践踏,燕赵为之倾覆。
# 燕赵:谓安史叛军盘踞之地。,蹴踏:踩踏。
"黄河饮马竭":战马喝尽了黄河之水,
"赤羽连天明":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
# 赤羽:军旅旗帜上之羽饰,此泛指旌旗。
"太尉杖旄钺":太尉执持领军之旄钺,
# 旄钺:军中仪仗,旄为饰以旄牛尾之旗,钺为方形大斧。此指大将出征时之符信。
"云旗绕彭城":漫如云海的旗帜环绕着彭城。
# 彭城:即徐州,州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三军受号令":太尉号令既出,
"千里肃雷霆":势若雷霆的三军随之肃穆。
"函谷绝飞鸟":函谷关口绝尽了天上飞鸟,
# 函谷:渭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
"武关拥连营":武关之地驻扎了连片的军营。
# 武关:在今陕西丹县东南。二句谓李光弼军队护卫京师之功。
"意在斩巨鳌":意欲斩除如巨鳌的叛军,
# 巨鳌:指代史朝义。
"何论鲙长鲸":那些如鲙和鲸的弱小叛军就更不在话下。
# 长鲸:一作鲵与鲸。
"恨无左车略":怨恨我自己没有如左车那样的谋略,
# 左车:李左车,秦末汉初人。初在赵,封广武君,汉使韩售、张耳率兵击赵,左车献计赵上断绝汉兵粮道,未被采纳,赵终为韩信所败。李左车后归韩信,韩信用其计而得燕地。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愧鲁连生":惭愧没有鲁连那样的才能。
# 鲁连生:谓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为人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拂剑照严霜":擦试宝剑映照看严酷的寒霜,
"雕戈鬘胡缨":武士们执戟而立。
# 鬘胡缨:武士装饰。,雕戈:刻镂之戟。
"愿雪会稽耻":希望一洗会稽之耻,
# 会稽耻:春秋时吴败越,越王降于会稽。后以指亡国之耻。此或指浙地袁晁之乱。
"将期报恩荣":为国报恩而去建功。
"半道谢病还":走到半途中因病辞还,
"无因东南征":无法随军远征东南。
# 无因:一作“无由”。
"亚夫未见顾":未得亚夫的器重,
# 亚夫:周亚夫,汉代著名将领。
"剧孟阻先行":我虽如剧孟也无法前行。
# 剧孟:汉时洛阳人,以任侠名。文帝时,吴、楚反、周亚夫得剧孟而平之。见《史记·游侠列传》。
"天夺壮士心":老天夺去了壮土之心,
"长吁别吴京":我长叹而别离金陵。
# 吴京:指金陵。三国时吴以建业(即金陵)为都,故称吴京。
"金陵遇太守":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
# 太守:此指崔侍御。
"倒屣相逢迎":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
# 相:一作欣。,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子倒穿,后以形容待客非常热情。一作“倒履”。
"群公咸祖饯":诸公都以酒为我饯行,
# 祖饯:以酒饯行。
"四座罗朝英":四座之上集中了朝中英豪。
"初发临沧观":从临沧观开始启程,
# 临沧观:即新亭、吴时所筑,南朝宋时改为临沧观。在金陵南劳劳山上,故又谓劳劳亭,古时送别之处。
"醉栖征虏亭":又醉卧于征虏亭。
# 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
"旧国见秋月":身临金陵见秋夜之明月,
# 旧国:谓金陵。
"长江流寒声":长江水流闻之声寒。
"帝车信回转":北斗之星果真回转,
# 帝车:即北斗星。
"河汉复纵横":又望见银河纵横。
# 复纵横:一作“纵复横”。,河汉:银河。
"孤凤向西海":孤凤飞向西海,
"飞鸿辞北溟":高飞之鸿雁辞别北溟。
"因之出寥廓":我欲随之高出天宇,
"挥手谢公卿":与诸公挥手相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是唐代李白所作的古体诗,属于送别与述志诗。全诗围绕李太尉出征与自身经历展开,先以十二句展现唐军出征的雄壮声势,寄寓对胜利的期许;再以十二句表达自己平叛报国的坚定决心,却无奈中道病还,愤懑难平;最后十四句倾诉壮志难酬的苦痛,借金陵留别场景,抒发孤独寂寥之情。诗中既饱含爱国热忱,又充满壮志未酬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夸张:“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饮马能使黄河立竭,红色羽毛与天空云霞连成一片,极言唐军数量之多、声势之壮。想象:“秦出天下兵”…“何论鲙长鲸。”诗的前十二句看似是诗人亲眼目睹的实景,实则为想象之笔。诗人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唐军出征的磅礴气势。既描绘李太尉挥师的威严场景,也彰显唐军纪律严明、部署周密。字里行间饱含诗人对唐军的深切祝愿、对李太尉的尊崇之意,以及对平叛胜利、国家安定的殷切期盼。用典:“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运用了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在会稽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雪耻的典故,诗人借此抒发对唐廷在安史之乱中两京失陷、几近亡国的痛切之情,以及平叛复仇、报效国家的坚定决心。情景交融:“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诗人在旧国之地看到秋月,听到长江流淌的寒声,将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融入到秋夜的凄凉景色中。秋月清冷,长江寒声,既描绘出一种萧瑟的景象,又烘托出诗人壮志未酬、孤独冷落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两句展现出宏大的战争场景。“秦出天下兵”点明唐军出征,以“天下”修饰兵,强调兵力之雄厚;“蹴踏燕赵倾”用“蹴踏”这一充满力量感的动词,生动描绘出唐军如雷霆万钧般,似要将燕赵之地轻易踏平,凸显出唐军的强大气势与必胜信念。“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诗人运用夸张手法。“黄河饮马竭”极言唐军数量之多,多到能将黄河之水饮尽;“赤羽连天明”中,“赤羽”指军旗等上的红色羽毛装饰,与天空连成一片直至天明,不仅展现出军旗蔽空的壮观画面,更渲染出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此句聚焦李太尉。“杖旄钺”描绘李太尉手持象征权力的旄钺,尽显威严与地位;“云旗绕彭城”则写出众多军旗环绕彭城,既突出李太尉率军出征的浩大声势,也表明军队集结于彭城的战略态势。“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体现出唐军严明的纪律。“三军受号令”直白地写出军队对命令的服从;“千里肃雷霆”将军队执行命令的威势比作雷霆,从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那种震慑力,侧面烘托出李光弼治军的卓越能力。“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通过对函谷关和武关的描写展现唐军部署的周密。“函谷绝飞鸟”以夸张手法形容函谷关防守严密,连飞鸟都难以出入;“武关拥连营”则直观呈现武关处军营相连、壁垒森严的景象,表明长安后方安全,凸显出唐军在战略布局上的严谨。“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运用比喻,将叛军首领比作“巨鳌”“长鲸”。“意在斩巨鳌”表明唐军的战略目标高远,志在彻底铲除叛军核心;“何论鲙长鲸”进一步强调,相比斩除巨鳌,对付长鲸这样的小目标更不在话下,展现出唐军的强大实力与平叛的坚定决心。“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诗人用典自谦。“左车”即李左车,以智谋著称;“鲁连生”即鲁仲连,善于排忧解难。诗人遗憾自己没有李左车那样的谋略,对自己无法像鲁仲连一样为国家出谋划策深感惭愧,体现出他渴望为平叛出力却又自感能力不足的矛盾心理。“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刻画诗人的形象。“拂剑照严霜”描绘诗人轻抚宝剑,剑如严霜般清冷锋利,暗示诗人内心的壮志与豪情;“雕戈鬘胡缨”则写出诗人手持装饰精美的戈,虽然身处行伍,却依然有着昂扬的战斗姿态,展现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想投身战场的决心。“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运用典故抒情。“会稽耻”指越王勾践在会稽战败之耻,诗人借此表达对安史之乱中唐廷遭遇危难的痛心,希望能够为国家雪耻;“将期报恩荣”则表明诗人一心想要通过平叛建功,报答国家的恩情,彰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直白地叙述自身遭遇。诗人在前往从军的半路上因病不得不返回,无奈之下无法参与东南的征战,“半道”“无因”等词,透露出诗人深深的遗憾与无奈之情。“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再次用典。周亚夫重视剧孟,成就功业。诗人以周亚夫未赏识自己、剧孟般的助力受阻,表达自己因无人引荐、支持而无法实现从军愿望的苦闷,将个人的失意与历史典故相联系,增添了情感的厚重感。“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直抒胸臆。“天夺壮士心”将自己无法从军的原因归为天意,饱含着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不甘;“长吁别吴京”通过“长吁”这一动作,生动展现出诗人离开金陵时的惆怅与失落,为下文的留别场景做铺垫。“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描绘在金陵的场景。“倒屣相逢迎”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太守对诗人的热情欢迎,不顾鞋子穿反就急忙迎接,体现出诗人在金陵受到的礼遇,也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声望。“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写出饯行场面的盛大。“群公咸祖饯”表明众多官员都来为诗人送行;“四座罗朝英”说明参与饯行的都是朝廷中的杰出人才,既展现出诗人与这些官员的良好关系,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的地位与影响力。“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描述诗人在金陵的活动。“初发临沧观”点明出发的地点,“醉栖征虏亭”则写出诗人在征虏亭饮酒沉醉,“醉”字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因友人的热情款待而饮酒尽兴,也暗含诗人借酒浇愁,排遣无法从军的郁闷心情。“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情景交融。“旧国见秋月”描绘诗人在曾经熟悉的地方看到秋月,“秋月”常带有思乡、怀旧等情感色彩;“长江流寒声”中,“寒声”既指长江水流的声音给人清冷之感,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融合。“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诗人仰望星空,以天象喻世事。“帝车”指北斗星,“帝车信回转”暗示时局的变化;“河汉复纵横”描绘银河纵横的景象,既展现出宇宙的浩瀚,也暗含诗人对国家局势复杂多变的感慨,为下文的情感升华做铺垫。“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运用象征手法。“孤凤”“飞鸿”象征诗人自己,“孤”字突出诗人的孤独处境,“凤”“鸿”则体现诗人的不凡志向;“向西海”“辞北溟”表明诗人将离开此地,踏上新的旅程,象征着诗人虽历经挫折,但依然心怀远方,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诗人以洒脱的姿态收尾。“因之出寥廓”表示诗人将顺应命运的安排,走向广阔的天地;“挥手谢公卿”通过“挥手”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告别友人时的干脆与豁达,尽管内心有遗憾,但仍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变化。
# 青莲虽有志出世,而功名之念,至老不衰。集中有留别金陵诸公诗,题云《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按李光弼为太尉,在上元元年,统八道行营,镇临淮。青莲于乾元二年赦归,是时已在金陵矣。一闻光弼出师,又欲赴其军自效,何其壮心不已耶?或欲自雪其从璘之累耶?
清赵翼《瓯北诗话》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