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公凿新河":润州刺史齐公开凿新运河,
"万古流不绝":河水将永远奔流不息。
"丰功利生人":这项伟大功绩造福百姓,
"天地同朽灭":如同天地般永恒不朽。
"两桥对双阁":河上两座桥正对楼阁,
"芳树有行列":岸边树木整齐成行,绿意盎然。
"爱此如甘棠":人们像爱护周代召公手植的甘棠树般珍惜此景,
"谁云敢攀折":无人敢随意破坏。
"吴关倚此固":新河让吴地关隘更加坚固,
"天险自兹设":天然险要由此形成。
"海水落斗门":水闸调控海水涨落,
"潮平见沙汭":湖面平静时可见沙洲与河湾。
# 沙汭:水湾边的沙滩。
"我行送季父":我停下船只为送别叔父,
"弭棹徒流悦":暂留此地共享片刻欢愉。
# 弭棹:亦作“弭櫂”。停泊船只。
"杨花满江来":江面飘满杨花,
"疑是龙山雪":仿佛龙山春雪纷飞。
"惜此林下兴":留恋这竹林般的雅聚,
"怆为山阳别":却因离别心生怅惘。
# 怆:悲伤。
"瞻望清路尘":望着你远去的背影,
"归来空寂灭":归来只剩满心孤寂。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瓜州新河(即伊娄河)的开凿功绩与自然景致,抒发了对族叔李贲的深厚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爱此如甘棠”,化用《诗经·召南·甘棠》典故,诗中“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等句,讲述召公奭曾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后人因怀念其德政而不忍砍伐甘棠树。此处以新河比作甘棠,意为齐浣开凿新河的惠民功绩如召公般被珍视,百姓对新河的爱护如同对甘棠树般不舍攀折,以此赞颂其德政。正衬“归来空寂灭”中,“空寂灭”的孤寂心境正衬送别时的怅然。此前送别虽有不舍,尚有相聚的片刻,而归来后的空寂,将离别后的失落感加深,用内心的空茫强化别后的怅然,让不舍之情更显浓厚。
3.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描绘人物形象齐公开凿运河的宏大场景。“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使用夸张表达这一工程的永恒价值和对百姓的益处,主题上表达了对历史功德的颂扬。第三四句“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勾勒出河岸桥阁相对、树木整齐排列的景物画面。“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引入典故,将美景比作甘棠树,强调爱护之情,思想感情上流露出对自然景物的珍视和敬畏。第五六句“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突出运河作为关隘的坚固,塑造出一处险要地势的形象。“海水落斗门,潮平见沙汭”描绘海水退潮时门前的沙岸景象,艺术手法上借自然景象渲染宁静氛围。第七八句“我行送季父,弭掉徒流悦”转入叙述作者送别亲人“季父”的场景,语言平实却富情感。“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用比喻手法,将杨花比作龙山雪,烘托出送别时的离别气氛。结尾三句“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直接抒发惜别林下欢愉和山阳别离的惆怅情感。“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以虚景表现归途空寂之感,表达技巧上前后呼应,深化了孤独和失落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唐·李白《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