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yuán
liù
lín
z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uāng
luò
jiāng
shǐ
hán
fēng
绿
wèi
tuō
xíng
bēi
qīng
qiū
yǒng
cāng
miǎo
chuān
bái
yǐn
tiān
tíng
zhào
lín
luán
jīng
yuán
xiāng
jiào
guō
fēn
hàn
zhuǎn
shì
míng
zhǎng
kuò
liáng
fēng
xiāo
xiāo
liú
shuǐ
míng
huó
huó
shā
jìng
hǎi
yuè
míng
duō
lán
jiāo
kōng
huái
怀
qióng
shù
jiě
zāi
cāng
zhōu
xīn
suì
wǎn
shù
duó
yōu
shǎng
xìng
yuǎn
shuí
huò

译文

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我在旅途中为这清冷的秋天而悲伤,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大江烟波渺渺,长天浮云掩蔽白日。在山峦密林间泊船,受惊的猿猴相互啼叫喧闹。夜半时分,银河流转,起身望去,大海一片辽阔。凉风是多么的萧瑟,流水发出哗哗的声响。江浦沙滩干净如洗,海上的明月仿佛伸手就可以摘取。怀念你,高洁的朋友,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努力保持隐居山林的心境吧,希望到晚年也不要丧失这份志向。独自欣赏这幽静的景色,我颇为自得,但兴致如此高远,又能与谁分享呢?

逐句剖析

"霜落江始寒":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

"枫叶绿未脱":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

"客行悲清秋":我在旅途中为这清冷的秋天而悲伤,

"永路苦不达":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

"沧波眇川汜":大江烟波渺渺,

# 川汜:水滨。

"白日隐天末":长天浮云掩蔽白日。

"停棹依林峦":在山峦密林间泊船,

"惊猿相叫聒":受惊的猿猴相互啼叫喧闹。

"夜分河汉转":夜半时分,银河流转,

# 河汉:即银河。,夜分:夜半。

"起视溟涨阔":起身望去,大海一片辽阔。

# 溟涨:大海。

"凉风何萧萧":凉风是多么的萧瑟,

"流水鸣活活":流水发出哗哗的声响。

# 活活:流水声。

"浦沙净如洗":江浦沙滩干净如洗,

"海月明可掇":海上的明月仿佛伸手就可以摘取。

# 掇:拾取。

"兰交空怀思":怀念你,高洁的朋友,

"琼树讵解渴":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

# 琼树:亦喻指友人。《古文苑》卷四李陵《赠别苏武》:“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勖哉沧洲心":努力保持隐居山林的心境吧,

# 勖:勉励。

"岁晚庶不夺":希望到晚年也不要丧失这份志向。

"幽赏颇自得":独自欣赏这幽静的景色,我颇为自得,

"兴远与谁豁":但兴致如此高远,又能与谁分享呢?

# 豁:抒发。,兴远:意兴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寄元六林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诗人秋日江上旅途,霜落江寒、枫绿未脱,开篇便营造出清冷氛围。漫长旅途中,沧波浩渺、白日隐天,诗人感觉前路迷茫,羁旅愁苦油然而生。夜宿时,山林静谧与猿啼、风声、水声交织,更衬孤独。诗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不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还表达即便人生失意,也坚守归隐山林之志,不向现实低头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上寄元六林宗》一诗于开元二十七年秋江行途中作。李白一生渴望入仕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却历经坎坷,怀才不遇。在这首诗中,他在旅途中睹秋景而生悲戚之情,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李白晚年所作的一首悲秋感怀之诗。这首诗描绘了描绘了秋日江景的萧瑟,霜寒枫绿,沧波浩渺,尽显旅途孤寂。面对美景,诗人心生悲戚,漫长旅途令其愁苦,不禁向友人倾诉人生失意。然而,即便失意,诗人依旧坚守自我,在自然的怀抱中,复杂心境展露无遗,既有孤寂之感,更有不屈于现实的坚定。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如“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描绘了寒霜降临、江水转寒、枫叶尚绿的秋景,奠定了一种清寒、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秋之情与旅途的孤寂。“沧波渺川汜,白日隐天末”,浩渺的江水与隐没的白日,营造出一种空旷、苍茫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与前路难达的愁苦。直抒胸臆: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直接抒发了自己在清秋时节客行他乡的悲伤以及对漫长旅途难以到达目的地的苦恼。“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则直接表明自己要勉励自己保持归隐山林的志向,在岁晚之时也不改变,直白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人生追求。动静结合:诗人在写景时,巧妙地将动态与静态的景物相互交织。“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停船靠岸是静态的画面,而惊猿啼叫则是动态的描写,以猿猴的叫声打破静谧,更显环境的清幽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凉风的吹拂和流水的声响是动态,而浦沙净如洗的静态画面与之相衬,动静相谐,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加丰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意初显的江上景致。寒霜降临,江水渐寒,而枫叶却仍绿意未褪。一“寒”一“绿”,冷暖色调交织,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充满生机的矛盾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复杂的情感基调,隐隐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面对秋景的复杂心境。三四五六句诗人直言作为旅人,在这清秋时节满心悲苦,漫长的旅途似乎永无尽头,难以抵达目的地。浩渺的江水无边无际,白日也隐没在遥远的天边。此段通过对旅途艰难、前路渺茫的描写,将诗人的羁旅愁绪、内心的迷茫与失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八句,诗人停船靠岸,依傍山林,却被惊猿的叫声打破宁静。夜半起身,只见银河转动,大海辽阔无边,凉风瑟瑟,流水潺潺,沙滩洁净,海月明亮。这里既有夜晚山林的静谧,又有猿啼、风声、水声的动态,动静相衬,以环境的清幽孤寂,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旅途的孤独之感。最后六句,诗人思念着如同兰交般的友人,虽心中满怀思念却无法排解。但他勉励自己要坚守归隐山林的志向,即便岁月流逝,也不改变。独自欣赏这幽美的景色,心中兴致高远,却无人分享。此段在对友人的思念中,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坚守,即便人生失意,也不向现实低头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

下一篇:唐·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