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shān
zhuó
wéi
li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áo
jiāng
yóu
wèi
wén
mǎi
shān
yǐn
dào
cún
gāo
dàn
rén
jìn
fēn
xià
lǐng
xián
xuān
mǐn
mén
héng
qún
xiù
kāi
shuǐ
záo
zhòng
quán
yǐn
píng
gāo
ér
zài
yún
dòu
shēn
néng
zhǔn
chuān
guāng
zhòu
hūn
níng
lín
jǐn
yān
zhāi
zhū
guǒ
jiān
yǎng
xuán
pìn
zuò
yuè
guān
bǎo
shū
shuāng
nòng
yáo
zhěn
qīng
shì
yōu
zhuó
yǐng
hái
jìn
niàn
jūn
fēng
chén
yóu
ào
ěr
lìng
shěn

译文

巢父带领着许由,从来没有听说过要买山来隐居(这种事)。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与居住地有没有人群有什么相干?纷扰的我走下这座山岭,地方闲静,喧嚣也消失了。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山屏高耸白云飞渡,洞穴深深难以探幽。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逐句剖析

"巢父将许由":巢父带领着许由,

# 巢父:上古高士。

"未闻买山隐":从来没有听说过要买山来隐居(这种事)。

"道存迹自高":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

"何惮去人近":与居住地有没有人群有什么相干?

# 惮:怕,畏惧。

"纷吾下兹岭":纷扰的我走下这座山岭,

# 纷:众多。

"地闲喧亦泯":地方闲静,喧嚣也消失了。

# 泯:灭,尽。

"门横群岫开":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

# 岫:山。

"水凿众泉引":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

"屏高而在云":山屏高耸白云飞渡,

# 屏:指山峰。

"窦深莫能准":洞穴深深难以探幽。

# 准:测量。,窦:洞穴。

"川光昼昏凝":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

# 川光:犹水光。

"林气夕凄紧":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

"于焉摘朱果":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

# 于焉:从此;于是。

"兼得养玄牝":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

"坐月观宝书":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

"拂霜弄瑶轸":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

# 瑶轸:瑶琴。

"倾壶事幽酌":慢慢倾壶,细细品酌,

"顾影还独尽":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

# 念君风尘游:一本此下有“安知世上人,名利空蠢蠢。”二句。风尘游:风尘仆仆。

"傲尔令自哂":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 哂:讥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山独酌寄韦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色的清幽和隐居生活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归隐的向往。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北山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先以巢父、许由的典故开篇,指出真正的隐逸不在于买山而隐,而在于心怀道义,即使身处人世亦能自高。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美景,如群山环绕、泉水潺潺。最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奔波于尘世的惋惜。诗中引用巢父、许由的典故,强调真正的隐逸不在于远离人群,而在于内心的高洁。诗人将自然景色与隐居生活的情感相结合,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对比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尘世的喧嚣,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北山独酌寄韦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通过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色的清幽和隐居生活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归隐的向往。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北山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先以巢父、许由的典故开篇,指出真正的隐逸不在于买山而隐,而在于心怀道义,即使身处人世亦能自高。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美景,如群山环绕、泉水潺潺。最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奔波于尘世的惋惜。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开篇提到“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运用了上古高士巢父和许由的典故,强调真正的隐逸不在于买山而隐,而在于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北山自然景色的描写,“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对比:诗中将“道存迹自高。”与“何惮去人近。”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拟人:“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将山屏和洞穴拟人化,赋予其灵动性,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北山实景的描写,“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虚实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以景结情:结尾“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往,以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嘲收尾,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全诗情感更加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第一、二联:“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诗人开篇引用巢父和许由的典故,这两位古代隐士以高洁著称,从不买山隐居,而是心怀道义,即使身处人世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李白借此表达真正的隐逸不在于远离人群,而在于内心的高洁,即使身处闹市也能保持清高。第三、四联:“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诗人描述自己来到北山,这里的环境虽然幽静,但并不与世隔绝。山间的小路通向群山,门前的泉水潺潺流淌,展现出隐居之地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喧亦泯”表明即使有外界的喧嚣,也难以打破这里的宁静。第五、六联:“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诗人描绘了北山的高峻和深邃,山峰高耸入云,山洞深邃难以测量。白天,山川的光影显得昏暗而凝重;傍晚,林间的气息凄清而紧促。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第七、八联:“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诗人描述了隐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他在山中采摘红果,享受自然的馈赠,同时“养玄牝”(修养身心)。夜晚,他坐在月光下阅读珍贵的书籍,拂去霜雪,弹奏瑶琴。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第九、十联:“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诗人独自饮酒,对着自己的影子感叹孤独。他思念远方的友人韦六,友人仍在尘世中奔波,而诗人自己则选择了隐逸的生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自己选择的自豪。尾联:“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诗人以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选择的自豪作结。他想象友人在尘世中的忙碌,而自己则在山中享受着清幽的生活。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下一篇:唐·李白《江上寄元六林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