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丹禁里":帝王所住的宫殿里,
# 丹禁: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
"衔出紫泥书":鸿雁衔出紫泥诏书招我为翰林待诏。
"昔放三湘去":往昔流放到三湘边远地区去,
# 昔:从前;过去。
"今还万死余":如今经历了万死才回来。
"仙郎久为别":我和仙郎分别很久了,
# 仙郎:唐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
"客舍问何如":客居在外,就别问住那里了。
"涸辙思流水":涸辙中的龙鱼思念的是浩瀚的流水,
# 涸辙:搁浅。
"浮云失旧居":浮云飘荡,早失旧居。
"多惭华省贵":你不以我是逐臣而疏远我,
# 惭:惭愧。
"不以逐臣疏":又很惭愧住进你华美的官舍。
# 疏:疏远。
"复如竹林下":又仿佛回到我们当初在竹林七贤的聚会,
"叨陪芳宴初":荣幸地陪侍在豪华的客宴上。
# 宴:客宴。
"希君生羽翼":我希望你能够长出翅膀,
"一化北溟鱼":能像北溟中的大鱼一样,自由自在地遨游。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赠友诗。诗的开篇“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寓意诗人曾身居高位、受命于天,透露出往昔的辉煌与荣耀。随后,“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急转直下,描绘了诗人从荣耀跌入现实的坎坷。接着,“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友人援助的渴望。诗人感激史郎中未因自己失势而疏远,回忆相聚的美好时光。最后,“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以壮阔的想象收尾,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这首诗情感丰富,层次分明,巧妙地将个人遭遇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感激与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紫泥书”是古代皇帝诏书的代称,通过用典表现了贾使君曾受皇恩、地位显赫。对比:“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通过对比贾使君昔往今归的不同境遇,突出了其经历的坎坷与命运的转变。直抒胸臆:“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诗人直接表达对贾使君的敬意,以及对其不因自己被贬而疏远的感激。比喻:“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以“羽翼”和“北溟鱼”为喻,寄托了对贾使君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鲲鹏一样展翅高飞。
3. 分段赏析
首联:“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开篇描绘了诗人曾受皇命的荣耀,紫禁城中的凤凰衔出皇帝的诏书,象征着诗人曾身居高位,受命于天。第二联:“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诗人回忆自己被流放到三湘边远地区,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才得以归来,展现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第三联:“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感慨,友人询问诗人在客居的生活,体现了深厚的友情。第四联:“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诗人用“涸辙之鲋”比喻自己在困境中的渴望,希望得到友人的帮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第五联:“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诗人感激友人并未因自己被贬而疏远,反而给予关心和帮助,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第六联:“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仿佛回到了竹林七贤的聚会,展现了友情的深厚。第七联:“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以庄子的典故收尾,希望友人能够像北溟之鱼一样,长出翅膀,扶摇直上,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4. 作品点评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情感深沉而细腻,诗人李白以真挚的笔触,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由的向往巧妙融合。诗中通过对史郎中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诗人对纯粹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李白以自身的坎坷经历为背景,借诗抒怀,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思念,又透露出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热切期盼。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