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骑白花马":醉醺醺地骑着一匹白花马,
# 马:一作骆。
"西走邯郸城":向西奔向邯郸城。
"扬鞭动柳色":扬起马鞭,柳枝随风摇曳,
# 动:一作度。
"写鞚春风生":马蹄轻快,仿佛催动了春风。
"入郭登高楼":进入城郭,登上高楼,
"山川与云平":放眼望去,山川与云雾连成一片。
"深宫翳绿草":深宫中荒草丛生,
# 深宫翳绿草:一作雄都半古冢。
"万事伤人情":看到这一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相如章华巅":司马相如站在章华台上,
# 相如章华巅:用蔺相如于章台见秦王事。相如:蔺相如以渑池之役,位在廉颇上,颇怒,欲途辱之,相如避较,后颇悔悟,遂负荆请罪。
"猛气折秦嬴":气势威猛,足以震慑秦国。
"两虎不可斗":两只老虎不能相斗,
"廉公终负荆":廉颇最终还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了。
"提携袴中儿":程婴带着赵氏孤儿,
"杵臼及程婴":杵臼也参与其中。
# 程婴:春秋晋国人,与赵朔友。屠岸贾杀赵朔,灭其族,朔妻遗腹生一儿,朔客公孙杵白与婴谋,取他人儿角之屠山中,婴出告所匿处,攻而杀之,婴乃抱赵氏真孤匿以免。
"立孤就白刃":为了立孤,他们不惜面对白刃,
# 立孤就白刃:一作空孤献白刃。
"必死耀丹诚":以生命彰显忠诚。
"平原三千客":平原君门下有三千食客,
# 平原:战国赵武灵王之子,名胜,封于平原,故日平原君。相赵。好宾客,至者数千人。秦围邯郸急,毛遂与楚定从约,又求救于魏信陵君,遂复存赵。
"谈笑尽豪英":谈笑间尽显豪杰风采。
"毛君能颖脱":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 毛君能颖脱:用毛遂自荐脱颖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二国且同盟":促成了两国的联盟。
"皆为黄泉土":这些英雄都已长眠地下,
"使我涕纵横":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磊磊石子冈":石子冈上石头嶙峋,
"萧萧白杨声":白杨树在风中发出萧萧声响。
"诸贤没此地":许多贤士都埋葬在这里,
# 诸贤:诸贤,另指当时贤豪死葬于石子冈者,故下文以“太古”“今时”双承言之。
"碑版有残铭":墓碑上只剩下残缺的铭文。
"太古共今时":从远古到如今,
"由来互哀荣":世事兴衰荣辱,循环往复。
# 互:一作同。
"伤哉何足道":这些悲伤之事又何必多说,
"感激仰空名":只能仰望那些空留的美名。
"赵俗爱长剑":赵国风俗喜好长剑,
"文儒少逢迎":文人儒士却少有人迎合世俗。
"闲从博陵游":闲暇时与博陵人同游,
# 陵:一作徒。
"畅饮雪朝酲":畅饮消解雪后的宿醉。
"歌酣易水动":歌声豪迈,仿佛让易水也为之动容,
"鼓震丛台倾":鼓声震天,丛台也似乎为之倾倒。
"日落把烛归":日落时分,点起蜡烛归去,
"凌晨向燕京":凌晨时分,又向燕京出发。
"方陈五饵策":正要陈述五饵之策,
"一使胡尘清":一举扫清胡尘。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诗人运用了司马相如和廉颇、蔺相如的典故,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贤士的豪气与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当下局势的隐喻。用典手法使诗歌内涵丰富,增强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提携袴中儿,杵臼及程婴。立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引用了程婴和杵臼的故事,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这种用典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叙事性,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借景抒情:“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诗人通过描写扬鞭催马、柳色随风的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由和豪迈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轻快的基调。“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通过描写深宫中绿草的荒芜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人世无常的伤感。对比:“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同盟。”诗人将平原君门下的三千豪杰与毛遂自荐的典故进行对比,突出了毛遂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推崇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通过对比昔日英雄的辉煌与如今墓地的荒凉,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伤和对历史的感慨。以景结情:“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诸贤没此地,碑版有残铭。”诗人以石子冈的荒凉景象和残破的碑铭结尾,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景结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远。
2. 分段赏析
首联:“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开篇以“醉骑白花马”起兴,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潇洒的气度。诗人骑马西行至邯郸城,为全诗奠定了行旅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奔放。第二联:“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诗人扬鞭策马,马蹄轻快,柳枝随风摇曳,春意盎然。这里的“写鞚”(放松缰绳)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而春风的描写则增添了诗意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第三联:“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诗人进入邯郸城后登上高楼,视野开阔,山川与云雾相接,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意境。此句不仅描绘了邯郸城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豪迈。第四联:“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诗人由眼前的高楼联想到深宫,绿草掩盖了宫中的荒芜,引发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此句以深宫的荒凉象征世事的无常,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与哀伤。第五联:“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诗人引用蔺相如在章华台折服秦王的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勇气与智慧。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第六联:“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诗人引用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强调“将相和”的重要性。廉颇最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展现了宽容与大度。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解与团结的重视。第七联:“提携裤中儿,杵臼及程婴。”这句诗描绘了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而采取的行动。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裤中,公孙杵臼则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协助程婴。这里体现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举,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只为保全赵氏的血脉。第八联:“立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这句诗展现了程婴和公孙杵臼面对屠岸贾的威胁时,毫不畏惧,甘愿赴死的决心。他们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坚定的信念和忠诚捍卫了赵家的血脉。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动容。第九联:“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诗人引用平原君门下三千食客的故事,展现了平原君的贤能与宾客的豪迈。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人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友情和豪情的追求。第十联:“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同盟。”诗人引用毛遂自荐的故事,展现了毛遂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为赵国争取利益的功绩。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第十一联:“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诗人感慨这些历史人物最终都化为黄土,引发了诗人的悲叹与哀伤。此句以历史人物的命运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英雄末路的感慨。第十二联:“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诗人描绘石子冈的景象,白杨树在风中发出萧瑟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此句以自然景象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第十三联:“诸贤没此地,碑版有残铭。”诗人提到众多贤士埋葬于此,碑文残破,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消逝。此句通过残碑断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的缅怀。第十四联:“太古共今时,由来互哀荣。”诗人感慨古今相通,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下,人们都在经历着兴衰荣辱。此句以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第十五联:“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诗人感叹这些伤感之事不值一提,但内心仍然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名声感到敬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意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第十六联:“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诗人提到赵地风俗尚武,文人墨客难以迎合。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观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孤独与无奈。第十七联:“闲从博陵游,畅饮雪朝酲。”诗人闲暇时与博陵友人畅游,饮酒作乐,享受雪后的清晨。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十八联:“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诗人描写宴饮时的豪迈场景,歌声激昂,鼓声震天,仿佛连易水和丛台都为之动容。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豪情壮志。第十九联:“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诗人描绘日落时分带着烛光归去,第二天凌晨便前往燕京。此句展现了诗人行旅的匆忙与对未来的期待。尾联:“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向朝廷献策,以清除边疆的胡尘,展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此句以豪迈的语气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上一篇:唐·李白《赠僧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