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xiù
cái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ào
nián
jiě
cháng
jiàn
tóu
zèng
fēn
duàn
xiàng
jīng
guāng
àn
wǎng
shí
cuō
tuó
jūn
cuàn
zhú
yīn
shuí
yuǎn
fān
lǎo
qiū
shēn
sòng
bēi
kōng
cuī
fāng
guì
sōng
姿
gǎn
píng
shēng
láo

译文

你年少时能解下长剑,如今我以诗相赠,你我就要分别。为何这把剑不能像斩断犀象的利刃那般?往日的精光已悄然黯淡。你要珍惜时光,莫让岁月蹉跎,我遭流放漂泊,又是因谁而起?像虞翻那样在偏远之地老去,又似宋玉在深秋里满怀悲戚。纵然美好的桂色被无端摧残,你也应如古松般保持不屈的姿态。感念你我平生的情谊,我把这抒怀的歌辞寄给你。

逐句剖析

"少年解长剑":你年少时能解下长剑,

"投赠即分离":如今我以诗相赠,你我就要分别。

"何不断犀象":为何这把剑不能像斩断犀象的利刃那般?

"精光暗往时":往日的精光已悄然黯淡。

"蹉跎君自惜":你要珍惜时光,莫让岁月蹉跎,

"窜逐我因谁":我遭流放漂泊,又是因谁而起?

"地远虞翻老":像虞翻那样在偏远之地老去,

"秋深宋玉悲":又似宋玉在深秋里满怀悲戚。

"空摧芳桂色":纵然美好的桂色被无端摧残,

"不屈古松姿":你也应如古松般保持不屈的姿态。

"感激平生意":感念你我平生的情谊,

"劳歌寄此辞":我把这抒怀的歌辞寄给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易秀才》是盛唐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收录于《全唐诗》,全诗以少年解剑相赠引入,借犀象断截、芳桂摧折等意象,倾诉流放岁月蹉跎之叹,还巧妙运用虞翻遭贬、宋玉悲秋的典故,暗喻自身坎坷际遇。“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通过自然物象对比,将芳桂易摧与古松不屈对照,凸显诗人傲岸精神。末句“劳歌寄此辞”,既表达对友人的感激,又蕴含诀别时的旷达。全诗情感沉郁、气骨遒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白五言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赠友抒怀诗。介绍了以少年解剑相赠起笔,借犀象断截、芳桂摧折等意象及虞翻遭贬、宋玉悲秋等典故倾诉的内容,体现了诗人流放岁月的蹉跎之叹与自身坎坷际遇,通过芳桂易摧与古松不屈的对比凸显了傲岸精神,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及诀别时的旷达,展现了李白五言诗情感沉郁、气骨遒劲的独特艺术魅力。

2. 写作手法

对比:“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运用了对比手法。把“芳桂”易被摧折而失其色泽,与“古松”不屈不挠、保持挺拔姿态进行鲜明对照。一边是脆弱易逝,一边是坚韧永恒,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出诗人虽身处流放困境,遭受挫折磨难,却依然坚守高洁品格、傲岸不屈的精神。用典:“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巧用虞翻与宋玉典故。虞翻因直言被贬至偏远之地,年老困苦;宋玉作《九辩》等抒悲秋之情。作者以虞翻、宋玉自比,借典故表达自己流放夜郎,处境偏远、年老失意,且悲秋伤怀,暗喻自身坎坷际遇与悲愤心境。意象组合:“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运用意象组合手法,将“长剑”“犀象”“芳桂”“古松”等意象组合。以解剑赠别起笔,借断犀象喻往昔精光不再,用摧芳桂、不屈松,抒流放蹉跎,多种意象交织,生动展现复杂心境与身世之感。

3. 分段赏析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诗人回忆少年时期,解下长剑赠予友人,随即踏上分离之路。这一场景,既有青春豪情的洒脱,又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惆怅基调。那把长剑,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更象征着年少时纯粹的友情与无畏的志向。“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时光流转,往昔长剑的精光已黯淡。犀象象征着珍贵与锐利,精光不再,暗示着岁月的消磨、理想的受挫,以及世事的无常变迁,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匆匆、壮志未酬的叹惋。“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诗人将笔触转向当下,友人蹉跎岁月,自己无辜被贬窜逐。“时情弃仲翔”的典故暗藏其中,借古喻今,表达出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与愤懑,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运用虞翻被贬远地、宋玉悲秋的典故,进一步渲染出悲凉的氛围。诗人以虞翻自比,感慨身处偏远之地,年华老去;又似宋玉,在深秋时节,悲叹命运多舛。“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以芳桂易摧、古松不屈作比,展现出诗人虽遭受挫折,但内心坚守高洁品格、不屈服于命运的姿态。“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直抒胸臆,将一生的感激之情融入劳歌之中,赠予友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对当下的悲愤,又有对未来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流夜郎题葵叶》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