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君能卫足":你能卫足让我惭愧,
# 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惭:惭愧。
"叹我远移根":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 叹:感叹。
"白日如分照":青天白日如能光顾,
# 白日:比喻朝廷。
"还归守故园":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 故园:泛指故乡。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流夜郎题葵叶》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咏物寓慨诗。诗的前两句“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运用对比手法,“惭君”描绘葵叶能“卫足”,“叹我”则自叹被迫流放、无力自保,叹息自己如同移根的植物远走他乡。后两句“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表明诗人的期望,他将“葵”与“日”关联,盼望朝廷能像白日分照一样赦免他,使他能回归故乡守护家园。整首诗语言寻常浅近,以质朴话语抒发幽愤,传达出诗人在南流夜郎途中对朝廷不公正待遇的控诉,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对比:“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将葵叶能够“卫足”与诗人自己“远移根”形成鲜明对比。葵叶可以守护自己的根部,象征着能够自我保护、坚守本位;而诗人却被迫离开故土,像被拔起根的植物一样漂泊到远方。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和无奈,抒发了他对自身无力自保的惭愧和悲哀之情。象征:葵叶在这里具有象征意义。葵叶“卫足”的特性,象征着一种稳定、安全和自我守护的状态。它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与诗人动荡不安、遭受流放的命运形成对照,从而引发诗人的感慨。“白日”象征着朝廷、皇权。诗人期待“白日如分照”,即希望朝廷能够像白日散发阳光一样,给予自己一点恩泽,赦免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能够回到故乡。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的表意更加含蓄、深沉。托物言志:诗人借葵叶这一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整首诗围绕葵叶展开,从对葵叶“卫足”的惭愧,到对“白日分照”的期盼,都寄托了诗人渴望摆脱困境、回归故乡的愿望,以及对自己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悲愤和无奈。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细腻,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运用对比手法,将葵叶与自身处境形成鲜明反差。葵叶,无论是葵菜还是向日葵,都具备守护根部的能力,象征着自我保护与坚守。诗人用“惭”字表达对葵叶的羡慕,以“叹”字抒发自身无奈。“远移根”形象描绘出他被迫离开故土、流放夜郎的漂泊与孤独,是对自己无力雪冤自保、终致流放的沉痛低吟,直接倾诉内心痛苦。“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中,“白日”象征朝廷皇权,诗人期望“白日分照”,是在卑微祈求朝廷赦免,摆脱困境。与《上崔相百忧章》相比,此诗情绪更为低沉,只渴望回归故乡归隐田园,反映出他历经挫折后对仕途的灰心。但残酷现实是,即便遇赦他也未能“还归守故园”,更添诗歌悲剧色彩。整首诗以葵叶为依托,借对比、象征之法,用浅近语言道尽流放之苦与思乡之情。
4. 作品点评
《流夜郎题葵叶》作为一首五言绝句,是咏物寓慨诗,以平易浅近的寻常语,开辟出别样的艺术天地。该诗写作特色鲜明,前两句“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运用对比,将葵叶护根的安然与自身流放的无奈对比,深刻抒发无力雪冤自保的悲慨;后两句“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借“葵”“日”关联,委婉表达对朝廷赦免的期盼。诗中蕴含着对朝廷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通过浅言淡语自然流露,真实反映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复杂心境,极具感染力。此诗丰富了李白诗歌的风格类型,让我们看到他质朴平实书写幽愤的一面,为研究其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提供珍贵素材,以真挚情感和独特手法在其诗歌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上一篇:唐·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下一篇:唐·李白《赠易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