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好长生":神农追求长生之道,
# 神农:传说古帝名,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
"风俗久已成":风气形成已久。
"复闻紫阳客":又听说紫阳真人,
"早署丹台名":早就在丹台挂了名的。
"喘息餐妙气":呼吸真妙之气,
# 餐:吸纳。
"步虚吟真声":吟颂〈步虚〉仙词。
"道与古仙合":所行之道符合仙人规程,
"心将元化并":心灵与自然融合,人天合一。
# 元化:造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楼疑出蓬海":居住的高楼仿佛来自蓬莱仙岛,
"鹤似飞玉京":饲养的白鹤即将载你飞到天庭。
"松雪窗外晓":清晨,窗外松雪明媚,
"池水阶下明":玉阶下池塘水波潋滟。
"忽耽笙歌乐":喜欢听歌赏琴,
# 笙歌:指王乔吹笙骑鹤登仙。
"颇失轩冕情":管他什么皇帝公卿。
"终愿惠金液":希望赐予我金丹妙药,
# 金液:即金浆玉醴,道家仙药名。金浆,也作金液;玉醴,也作玉津,玉液。
"提携凌太清":一起飞往天庭。
# 凌太清:成仙后进入天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答求仙诗。全诗将历史传说、人物风范与自然意境交织,既是对紫阳道人修行情境的生动刻画,亦折射出盛唐士人追求精神超越的时代风貌。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中,“金液”是道教传说中能让人长生飞升的丹药,“太清”是道教所说的最高天界。诗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紫阳先生能赐予金液,带领自己飞升天界的愿望,将对修仙问道的迫切渴望直白地展现出来,情感强烈而真挚。对比:“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中,“笙歌乐”是道教修行中伴随的清雅之乐,代表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轩冕情”指对官位爵禄的向往,属于世俗的功利之心。二者对比,既写出紫阳先生沉醉于修道之乐、淡于功名的状态,也暗含诗人对这种超脱境界的推崇。虚实相生:“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中,“楼”“鹤”是眼前实景,诗人看到道观的楼仿佛从蓬莱仙海升起,鹤好像要飞向玉京=。实景与传说中的虚境结合,既写出了道观建筑和鹤的超凡脱俗之态,又通过联想营造出缥缈空灵的仙境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修道环境的神圣与神秘。引用:“神农好长生”引用神农氏的典故,传说神农氏是上古部落首领,尝百草、教民耕种,也有记载其追求长生之道。诗句用此典故,说明随州当地崇尚长生的风俗由来已久,为紫阳先生的修道行为提供了地域文化背景;“早署丹台名”中“丹台”是道教传说中记录神仙名籍的地方,相传仙人功成后会在丹台登记姓名。诗句用此典故,指紫阳先生早已被列入仙籍,以此凸显其道行高深,得到道教仙界的认可。想象:“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运用想象,诗人见眼前道观之楼,便联想到蓬莱仙海,觉其像从仙海中涌出;观眼前仙鹤,便联想到玉京仙境,觉其像要飞抵神仙居所。这般想象让实景与虚幻仙境交融,将现实中的景物赋予神话色彩,既写出楼与鹤的超凡气象,又构建出空灵缥缈的修仙氛围,凸显修道环境的神秘,也流露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此句以神农氏为引,点明随州地区自古崇尚长生的文化传统。神农作为上古帝王,以教民稼穑闻名,但此处更强调其“好长生”的象征意义,暗示此地追求道家修行的风气源远流长。“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紫阳客”指道士胡紫阳,李白通过“复闻”二字承接前文,引出核心人物。丹台为道教神仙名录,紫阳先生早已名列其中,凸显其地位与修行成就。“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描写胡紫阳的日常修行:通过呼吸吐纳天地精气(“餐妙气”),吟诵道教步虚词(“吟真声”),展现其修炼方式。步虚声为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吟唱,体现人神沟通的仪式感。“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总括紫阳先生的修行境界。“道与古仙合”指其遵循上古仙人的修行之道,“心将元化并”则强调其心性与自然本源(“元化”)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以仙境意象烘托紫阳居所的神圣。蓬海(蓬莱仙岛)与玉京(天宫)均为道教仙境,楼阁与仙鹤的比喻,暗示紫阳先生的居所仿佛连接人间与仙界。“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诗人通过对松雪映窗、池水明阶这一方清静天地的描摹,以及自身从“耽”到“失”的心路历程的呈现,有力地诉说了对官场羁绊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土的渴望。自然意象不仅是背景,更是引发志趣转变、激发归隐之思的引子,最终指向的是对理想中“隐逸仙境”的无限憧憬。“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结尾直抒李白愿望。“金液”为道教金丹,象征长生秘药;“凌太清”即飞升仙界。诗人以恳切语气,祈求紫阳先生赐予丹药,共赴仙境,凸显其求仙热忱。
上一篇:唐·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下一篇:唐·李白《流夜郎题葵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