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í
zhōu
yáng
xiān
she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én
nóng
hào
cháng
shēng
fēng
jiǔ
chéng
wén
yáng
zǎo
shǔ
dān
tái
míng
chuǎn
cān
miào
yín
zhēn
shēng
dào
xiān
xīn
jiāng
yuán
huà
bìng
lóu
chū
péng
hǎi
fēi
jīng
sōng
xuě
chuāng
wài
xiǎo
chí
shuǐ
jiē
xià
míng
dān
shēng
shī
xuān
miǎn
qíng
zhōng
yuàn
huì
jīn
xié
líng
tài
qīng

译文

神农追求长生之道,风气形成已久。又听说紫阳真人,早就在丹台挂了名的。呼吸真妙之气,吟颂〈步虚〉仙词。所行之道符合仙人规程,心灵与自然融合,人天合一。居住的高楼仿佛来自蓬莱仙岛,饲养的白鹤即将载你飞到天庭。清晨,窗外松雪明媚,玉阶下池塘水波潋滟。喜欢听歌赏琴,管他什么皇帝公卿。希望赐予我金丹妙药,一起飞往天庭。

逐句剖析

"神农好长生":神农追求长生之道,

# 神农:传说古帝名,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

"风俗久已成":风气形成已久。

"复闻紫阳客":又听说紫阳真人,

"早署丹台名":早就在丹台挂了名的。

"喘息餐妙气":呼吸真妙之气,

# 餐:吸纳。

"步虚吟真声":吟颂〈步虚〉仙词。

"道与古仙合":所行之道符合仙人规程,

"心将元化并":心灵与自然融合,人天合一。

# 元化:造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楼疑出蓬海":居住的高楼仿佛来自蓬莱仙岛,

"鹤似飞玉京":饲养的白鹤即将载你飞到天庭。

"松雪窗外晓":清晨,窗外松雪明媚,

"池水阶下明":玉阶下池塘水波潋滟。

"忽耽笙歌乐":喜欢听歌赏琴,

# 笙歌:指王乔吹笙骑鹤登仙。

"颇失轩冕情":管他什么皇帝公卿。

"终愿惠金液":希望赐予我金丹妙药,

# 金液:即金浆玉醴,道家仙药名。金浆,也作金液;玉醴,也作玉津,玉液。

"提携凌太清":一起飞往天庭。

# 凌太清:成仙后进入天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言神农氏喜好长生之道,此风已久,紫阳先生早于仙籍留名;中间四句刻画道士修炼的情景;再四句渲染道家仙境的清幽美好;末四句称自己虽曾耽于世俗笙歌之乐,但终愿舍弃功名,以求修道成仙。全诗表达诗人对紫阳真人的深切仰慕,充分展现其求仙向道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为唐朝诗人李白所作,该诗大致创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前后。当时李白与元丹丘、元演一同游历随州,拜谒了道士胡紫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答求仙诗。全诗将历史传说、人物风范与自然意境交织,既是对紫阳道人修行情境的生动刻画,亦折射出盛唐士人追求精神超越的时代风貌。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中,“金液”是道教传说中能让人长生飞升的丹药,“太清”是道教所说的最高天界。诗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紫阳先生能赐予金液,带领自己飞升天界的愿望,将对修仙问道的迫切渴望直白地展现出来,情感强烈而真挚。对比:“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中,“笙歌乐”是道教修行中伴随的清雅之乐,代表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轩冕情”指对官位爵禄的向往,属于世俗的功利之心。二者对比,既写出紫阳先生沉醉于修道之乐、淡于功名的状态,也暗含诗人对这种超脱境界的推崇。虚实相生:“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中,“楼”“鹤”是眼前实景,诗人看到道观的楼仿佛从蓬莱仙海升起,鹤好像要飞向玉京=。实景与传说中的虚境结合,既写出了道观建筑和鹤的超凡脱俗之态,又通过联想营造出缥缈空灵的仙境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修道环境的神圣与神秘。引用:“神农好长生”引用神农氏的典故,传说神农氏是上古部落首领,尝百草、教民耕种,也有记载其追求长生之道。诗句用此典故,说明随州当地崇尚长生的风俗由来已久,为紫阳先生的修道行为提供了地域文化背景;“早署丹台名”中“丹台”是道教传说中记录神仙名籍的地方,相传仙人功成后会在丹台登记姓名。诗句用此典故,指紫阳先生早已被列入仙籍,以此凸显其道行高深,得到道教仙界的认可。想象:“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运用想象,诗人见眼前道观之楼,便联想到蓬莱仙海,觉其像从仙海中涌出;观眼前仙鹤,便联想到玉京仙境,觉其像要飞抵神仙居所。这般想象让实景与虚幻仙境交融,将现实中的景物赋予神话色彩,既写出楼与鹤的超凡气象,又构建出空灵缥缈的修仙氛围,凸显修道环境的神秘,也流露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此句以神农氏为引,点明随州地区自古崇尚长生的文化传统。神农作为上古帝王,以教民稼穑闻名,但此处更强调其“好长生”的象征意义,暗示此地追求道家修行的风气源远流长。“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紫阳客”指道士胡紫阳,李白通过“复闻”二字承接前文,引出核心人物。丹台为道教神仙名录,紫阳先生早已名列其中,凸显其地位与修行成就。“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描写胡紫阳的日常修行:通过呼吸吐纳天地精气(“餐妙气”),吟诵道教步虚词(“吟真声”),展现其修炼方式。步虚声为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吟唱,体现人神沟通的仪式感。“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总括紫阳先生的修行境界。“道与古仙合”指其遵循上古仙人的修行之道,“心将元化并”则强调其心性与自然本源(“元化”)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以仙境意象烘托紫阳居所的神圣。蓬海(蓬莱仙岛)与玉京(天宫)均为道教仙境,楼阁与仙鹤的比喻,暗示紫阳先生的居所仿佛连接人间与仙界。“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诗人通过对松雪映窗、池水明阶这一方清静天地的描摹,以及自身从“耽”到“失”的心路历程的呈现,有力地诉说了对官场羁绊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土的渴望。自然意象不仅是背景,更是引发志趣转变、激发归隐之思的引子,最终指向的是对理想中“隐逸仙境”的无限憧憬。“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结尾直抒李白愿望。“金液”为道教金丹,象征长生秘药;“凌太清”即飞升仙界。诗人以恳切语气,祈求紫阳先生赐予丹药,共赴仙境,凸显其求仙热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下一篇:唐·李白《流夜郎题葵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