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寻阳去":今天我离开了寻阳,
# 寻阳:即浔阳,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辞家千里余":已经是离家千里之外了。
"结荷倦水宿":住在水中荷花边,
# 倦:一作愁。
"却寄大雷书":为你寄上一封家书。
# 大雷书:一封家书。
"虽不同辛苦":虽然辛苦不相同,
# 不同:不相同。
"怆离各自居":却因为两地分离而悲怆。
# 怆:伤悲,凄怆。
"我自入秋浦":我自从到秋浦之后,
"三年北信疏":三年中很少收到北来的书信。
# 疏:稀少。
"红颜愁落尽":年轻的容颜已经老去,
# 落尽:指老去。
"白发不能除":头上的白发没有办法除去。
# 除:清除,除去。
"有客自梁苑":有个客人来自梁苑,
# 梁苑:又叫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当时,李白的家眷正迁居河南。
"手携五色鱼":手中提着五色鱼。
# 五色鱼:指书信。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开鱼得锦字":打开鱼肚子看到你的书信,
"归问我何如":问我有什么打算。
"江山虽道阻":虽然路途遥远,江山阻隔,
# 道阻:道路阻隔。
"意合不为殊":但我们心念如一,永远不变。
# 殊:两样,不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寄家书为题材,通过“辞家千里”“三年北信疏”等羁旅漂泊的细节,抒发了诗人对妻子宗氏的深切思念与时光蹉跎的哀愁。诗中既包含对夫妻分离之苦的直白倾诉,亦暗含政治失意、人生困顿的隐痛,展现了李白豪放之外的深情一面。
2. 写作手法
对比:“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将自己在外行旅的辛苦和妻子在家独居的辛苦进行对比,突出了两人虽然辛苦的方式不同,但分离带来的痛苦却是一样的,强化了离别的悲伤之情。借代:“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五色鱼”代指书信(古有鱼传尺素之说),“锦字”也代指书信。通过这种借代,形象地写出了客人带来妻子书信的情景,使表达更加生动且富有文化内涵。想象:“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而愁绪满怀,导致红颜逝去,白发增添,通过这种想象,更加生动地表现出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深,也侧面反映出自己对妻子的牵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细节描写:“开鱼得锦字”以拆解鱼形书信的细微动作,刻画收到家书时的珍重与急切,平凡细节中见深情。
3. 分段赏析
《秋浦寄内》全诗采用诉说或自述的语气,如话家常。首四句以“辞家千里”开篇,直言漂泊之远,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思念的情感基调。“结荷水宿”以荷叶为宿的意象,描绘了自己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人的牵挂,通过“倦”字表现出旅途的劳累。中六句“怆离各自居”点明夫妻同悲异地的处境,进一步抒发了分离的痛苦。“三年北信疏”写音讯隔绝的无奈,强调了与家乡的隔绝和对家乡、妻子的思念之情因音信稀少而愈发浓烈。“红颜”与“白发”是诗人的想象,想象妻子因为忧愁思念,红颜已经消失殆尽,白发也增添了不少,却无法消除心中的愁绪。通过想象妻子的变化,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怜惜和牵挂。后六句“五色鱼”借古乐府鱼传尺素的意象,将家书具象化为下文收到妻子的问候做铺垫。“归问我何如”具体描述了收到妻子书信的内容,体现了妻子对自己的关心。末句“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写的是虽然江山阻隔,路途遥远,但我们夫妻二人的心意是一致的,并不会因为距离而有所不同。表达了对夫妻感情的坚定信念,收束全诗。
4. 作品点评
《秋浦寄内》以质朴语言直击游子思亲的永恒主题,纵观全诗,这首诗是在平淡中见真情。
上一篇:唐·李白《学古思边》
下一篇:唐·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