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悲上陇首":我忧伤的走上陇上,
"肠断不见君":看不见你啊,悲痛万分。
"流水若有情":垅头的流水呜咽着,
"幽哀从此分":仿佛也恋恋不舍,从今日我们就难以相见。
"苍茫愁边色":边疆千里茫茫,
"惆怅落日曛":落日的方向就是你驻军的地方,使人惆怅。
"山外接远天":无尽的山峰,山外是无尽的青天,
"天际复有云":青天外是无尽的云彩,你就在那云彩的下方。
"白雁从中来":白雁从云中飞来,
"飞鸣苦难闻":一路哀鸣,使人不忍听。
"足系一书札":雁足上系着丈夫寄来的书信,
"寄言难离群":写尽离别相思情。
"离群心断绝":离别相思情写不尽,
"十见花成雪":离家已经十年。
"胡地无春晖":北方几乎就没有春天,
"征人行不归":军人远离家乡,难归。
"相思杳如梦":相思之情如梦恍恍惚惚,
"珠泪湿罗衣":只有流不尽的相思泪滴满绣花衣裳。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句介绍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深切思念,描绘了思妇望穿秋水盼君归的形象,体现了边塞征人离妇的悲怆与无奈,营造出缠绵悱恻又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李白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以及对离人相思之情的深刻体悟。
2. 写作手法
用典:通过引用古代边塞战争、名将事迹或边塞典故,将古今边塞场景或情感形成映照,借古人之事表达当下的边疆思考。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古人的边塞经历、借用神话传说或抒发超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将“学古”的历史感与“思边”的现实感融合。描绘边疆的自然环境、军旅生活或民生疾苦,体现“思边”的现实基础。
3. 分段赏析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开篇直抒胸臆,思妇怀着悲痛之情登上陇首山,却不见丈夫身影,肝肠寸断。她寄情于流水,幻想若流水有情,能将自己的哀伤带走,以拟人化手法,将难以排遣的思念与哀愁,融入山水之间,奠定全诗悲怆基调。“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诗人用苍茫暮色、落日余晖、远山云海等壮阔而孤寂的边塞景象,烘托思妇内心的惆怅。宏大的自然景观与思妇渺小的思念形成对比,更显其相思之苦的深沉与无望,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白雁自边塞飞来,凄厉的鸣叫更添愁苦。发现雁足书信,本以为能得丈夫音讯,却只见一句“难离群”,暗示归期遥遥。此处借白雁传书的细节,将希望瞬间转为失望,把思妇复杂的情感波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点明丈夫因军务羁留边疆,思妇已历十载春秋。“花成雪”暗示时光流逝,“胡地无春晖”描绘戍边环境苦寒,双重渲染下,突出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无情摆布,以及思妇漫长等待中的绝望。“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结尾收束全篇,将十年来的相思比作缥缈梦境,最终化作沾湿罗衣的泪水。简洁而凝练的笔触,饱含无尽深情,将思妇长久积压的思念与悲伤,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呈现,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上一篇:唐·李白《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下一篇:唐·李白《秋浦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