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ú
shí
yǒng
·
·
tiān
mén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iǒng
chū
jiāng
shàng
shān
shuāng
fēng
xiāng
duì
àn
yìng
sōng
hán
shí
fēn
làng
huā
suì
cēn
yuǎn
tiān
piāo
miǎo
qíng
xiá
wài
luò
zhōu
yáo
huí
shǒu
chén
qīng
ǎi

译文

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逐句剖析

"迥出江上山":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

# 迥出:高远挺拔。

"双峰自相对":两座山峰隔江相对。

"岸映松色寒":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

"石分浪花碎":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

"参差远天际":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

# 参差:高低不齐。

"缥缈晴霞外":缥缈立于晚霞外围。

"落日舟去遥":航船随着落日远去,

"回首沈青霭":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 青霭:青色的烟云。,沈:一作“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姑孰十咏·天门山》是一首山水诗,一说作者是李白,一说是李赤,此诗以雄健笔力描绘天门山的壮丽奇景,主题聚焦于自然风光的磅礴之美。全诗八句,前四句“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以近景勾勒双峰对峙、松影寒江的险峻气象;后四句“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转为远景,展现山影参差、云霞缥缈的悠远意境,并以“落日归舟”收束,赋予画面动态感与苍茫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的《姑孰十咏·天门山》是组诗《姑孰十咏》中的一篇,创作于其晚年寓居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期间,具体时间约在唐玄宗天宝后期至肃宗上元、宝应年间(756-762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水题材的五言古诗,借天门山雄伟的山峰与澄澈的江水等景象,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展现出天门山的雄伟与宁静;也有动态的描写,如“石分浪花碎”“落日舟去遥”,描绘出江水激荡和船只远去的动态画面。远近结合:诗中既有近景的细腻描写,如“岸映松色寒”,也有远景的宏大描绘,如“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这种远近结合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借景抒情:“落日舟去遥,回首沈青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落日时分乘船离去,回首看到天门山渐渐隐没在青色云雾中的景象,借这一离别之景,抒发了对天门山美景的留恋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诗人以开阔的视角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轮廓。双峰对峙,高耸入云,俯瞰着奔腾的大江。岸边的松树在寒气中显得格外苍翠,而江水拍击岩石,激起层层浪花。这四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天门山的静态之美,又描绘了江水的动态之感。后四句诗人将视角转向远方,山峰在天际间错落参差,与缥缈的云霞融为一体。落日西下,归舟渐行渐远,回首望去,山色已隐入青霭之中,显得朦胧而悠远。这四句不仅描绘了天门山的远景,还通过“落日”“归舟”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姑孰十咏·天门山》全诗笔触细腻,描写手法高超,语言运用极为精妙。作者凭借简练且生动的语言,搭配精准的形容词,将天门山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像描绘山峰高耸、江水清澈等景象,用词虽简,却让景致跃然纸上,无论是朴素直白之处,还是精妙形容之语,都相得益彰。诗中的意象选取精妙,山峰、江水、松树、石头与浪花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出天门山独特的风貌。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出天门山的壮美,营造出雄浑又富有动态的画面感,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真挚且强烈。作者借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刻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五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