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客张兔罝":小猎户埋兔夹子,
# 兔罝:捕猎野兔之网。
"不能挂龙虎":怎么能捕到龙与虎?
"所以青云人":所以,想青云直上的人,
# 青云人:青云,喻高。青云人犹青云士。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
"高歌在岩户":就要在山岩隐居高歌。
# 高:一作浩。
"韩生信英彦":老韩你英才勃发,
"裴子含清真":老裴你清真飘逸。
"孔侯复秀出":老孔你更是高山秀出,
"俱与云霞亲":傲视群雄,你们都与云霞亲近。
# 云霞:云气。一作“烟霞”。
"峻节凌远松":高风峻节凌于古松之上,
# 峻节:峻,高也。峻节,犹高节,谓高尚的节操或高风亮节。
"同衾卧盘石":巨大的盘石上一床被子盖三人。
# 同衾:衾,大被。同衾,犹“共被”。
"斧冰嗽寒泉":利斧碎冰,洗嗽寒泉,
"三子同二屐":三人同穿二只竹屐。
"时时或乘兴":时时或有诗兴,
"往往云无心":清净如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出山是对太守们作揖致个礼,
# 出山揖牧伯:牧伯,称州郡长官。《汉书·朱博传》:“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王琦注:“《尚书正义》:《曲礼》曰,九州之长曰牧。《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八州八伯,然则牧、伯一也。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郑玄曰: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即周曰牧。后人称太守曰牧伯,本此。”揖,古代拱手平交之礼,长揖不拜。此句是谓韩准、裴政、孔巢父三人出自徂徕山之竹溪隐居处,来兖州治城瑕丘谒见兖州刺史。
"长啸轻衣簪":管他什么官不官的,俺愉快俺长啸。
# 衣簪:犹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饰,常借指官吏或世家大族。《宋书·孝义传论》:“若夫孝出闺庭,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诫兵第十四:“衣冠之士”。器案:汉书杜钦传注:“衣冠,谓士大夫也。”文选奏弹王源集注:“钞曰:‘衣冠,谓簪缨人也。’”,轻:此谓轻视,不看重之意。
"昨宵梦里还":昨夜你们做梦了?梦里还山了?
"云弄竹溪月":想山里的白云翠竹溪中明月了?
"今晨鲁东门":今天一早,我就在鲁城东门,
# 鲁东门:唐鲁国之都、兖州治城瑕丘城东门外。
"帐饮与君别":围个布帐,搞些酒肉水果,为你们仨饮别。
# 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饯行。
"雪崖滑去马":要担心山崖有雪,别把马及骑在马上的人滑倒,
"萝径迷归人":那山径傍边的萝藤密密麻麻的,可能把路给遮盖了。
"相思若烟草":朋友们,想你们啊,
"历乱无冬春":相思就像春天的烟草,无边无际。
# 历乱:犹言纷乱,杂乱。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联:“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以“猎客”设喻,暗示世俗之人只能捕捉小兽,却无法捕捉龙虎这样的神物。李白借此比喻隐逸高士的非凡气质,表达对友人的赞赏。第二联:“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青云人指志向高远之人。诗人描绘友人隐居山林,高歌于岩户之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第三联:“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分别赞美韩准的英俊杰出和裴政的清高纯真,突出了两位友人的高尚品格。第四联:“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赞美孔巢父的才情出众,与云霞为伴,进一步强调三位友人的高洁志趣。第五联:“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以“峻节凌远松”比喻友人高尚的节操,而“同衾卧盘石”则描绘了他们共同隐居、卧石而眠的生活,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清苦与高洁。第六联:“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描写隐居生活中的细节,如砍冰、饮寒泉,以及三位友人共用一双木屐,体现了他们简朴的生活和深厚的情谊。第七联:“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描绘友人乘兴而行、随云而动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隐逸情怀。第八联:“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写友人出山拜访牧伯(地方长官),却依然保持隐士的风姿,长啸而行,轻视世俗的官职与礼节,展现了他们的高洁与不羁。第九联:“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诗人回忆昨夜梦中与友人重逢的场景,描绘了竹溪月色的清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十联:“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写诗人清晨在鲁东门设帐为友人饯行,与友人依依惜别,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第十一联:“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描绘友人离去时的场景,雪崖滑、萝径迷,象征着隐居之路的艰险与归途的迷茫,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第十二联:“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以烟草比喻相思之情,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烟草般繁密、杂乱,不分冬春,永不消散。
上一篇:唐·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下一篇:唐·李白《姑孰十咏·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