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译文
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逐句剖析
"镜湖水如月":镜瑚的水清明如月,
# 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耶溪女似雪":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新妆荡新波":新妆荡漾湖水,
"光景两奇绝":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 景:同“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女词五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越地镜湖、耶溪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女子的美丽形象。诗的前两句将镜湖的水比作月亮,突出其清澈;把耶溪的女子比作雪,凸显其洁白,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后两句描绘女子们穿着新妆在水中荡漾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景色和人物的奇妙。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越地风光和女子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越女词五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为组诗的第五首。这组诗系李白于越地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创作,又名《越中书所见也》,但其创作时间暂难精准判定,尚待深入考证。从诗的具体内容推断,应是记录他初游吴越地区的所见所闻。胡震亨《李诗通》在该诗题下注释:“越中书所见也。”若细品诗中内容,或许还能在前加上“初游”二字。李白本是蜀地之人,与江南相隔数千里,两地风俗大相径庭。通常而言,人初到异乡,目睹异地风情,往往会生出强烈的新鲜感,对生性好奇、感知敏锐的诗人来说,更是如此。反之,面对熟悉已久的事物,因司空见惯,很难再激发审美兴趣。而这五首诗所呈现的,皆是初见新鲜事物时的新奇之感,所以极有可能是诗人初入会稽时所作。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考证,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间居于东鲁,随后携妻子前往会稽,与道士吴筠隐居于剡中”。诗中有“长干吴儿女”“吴儿多白皙”等涉及吴地的表述,且这两首诗列于组诗前端。由此推测,他的游历路线应是由吴入越,从泰山出发游吴越至会稽,恰好遵循此路径,故而可认为此组诗创作于该年。唐代的吴越,虽历经六朝的经济开发与文化熏陶,但依旧保留着浓厚的淳朴之风。李白至此漫游,沉醉于越地秀美的山水,倾心于越地质朴的风情,诗风也变得清新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镜湖水如月”,一个“月”字,生动地勾勒出湖面的清澈与宁静,为全诗营造出空灵的氛围。而“耶溪女如雪”,将耶溪姑娘的肌肤比作霜雪般洁白,这一比喻巧妙地刻画出越女的美丽与纯洁。“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描绘越女身着新妆,在澄澈的湖面上荡舟嬉戏。她的婀娜身姿倒映在水中,人与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越女的美因湖水的映衬而更显娇艳,湖水也因越女的点缀而愈发灵动,构成了“两奇绝”的美妙景致。诗人将人和景物巧妙融合,相互映衬,塑造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情趣的艺术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与越女的娇羞妩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等所谓“俊逸”。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好句调,又好绝句。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