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rán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iǔ
qīng
shān
yún
suì
wéi
qīng
shān
shān
shēn
yún
gèng
hǎo
shǎng
nòng
zhōng
yuè
xián
lóu
jiān
fēng
quán
shù
jiē
xià
shí
xīn
zhēn
fēi
wài
guì
fāng
qiū
fēng
miè
lài
guī
miǎn
hóng
shù
wǎng
cāng
hǎi
yún
chē
lái
chí
kōng
tàn

译文

长久卧于青山白云之间,于是成了这青山之中的客居之人。山越深,云景愈发美妙,我整日都在欣赏、玩赏这山间的云景。月亮好似衔在楼间的山峰之上,清泉潺潺冲刷着阶下的石头。从此处我获得了纯净的心灵,真正的乐趣并非来自外界的珍惜之物。鼯鼠啼叫,此时正值桂树飘香的秋季,风声渐息,一切又归于寂静。缅怀思索仙人洪崖的仙术,想要前往追寻,却被沧海阻隔。仙人的云车来得多么迟缓啊,我只能抚着几案徒然叹息。

逐句剖析

"久卧青山云":长久卧于青山白云之间,

# 青:自注:一作“名”。

"遂为青山客":于是成了这青山之中的客居之人。

# 青:自注:一作“名”。

"山深云更好":山越深,云景愈发美妙,

"赏弄终日夕":我整日都在欣赏、玩赏这山间的云景。

"月衔楼间峰":月亮好似衔在楼间的山峰之上,

"泉漱阶下石":清泉潺潺冲刷着阶下的石头。

# 泉漱阶下石:《周礼》:善沟者水漱之。

"素心自此得":从此处我获得了纯净的心灵,

"真趣非外惜":真正的乐趣并非来自外界的珍惜之物。

"鼯啼桂方秋":鼯鼠啼叫,此时正值桂树飘香的秋季,

# 鼯:鼯(wú),飞生鸟也。《正韵》:“鼯,一曰五技鼠。”

"风灭籁归寂":风声渐息,一切又归于寂静。

# 风灭籁归寂:《初学记》:“风吹万物,有声曰籁。”

"缅思洪崖术":缅怀思索仙人洪崖的仙术,

# 缅思洪崖术:《广韵》:“缅,远也。”《神仙传》:卫叔卿与数人博戏,其子度世曰:“是谁也?”叔卿曰:“洪崖先生。”

"欲往沧海隔":想要前往追寻,却被沧海阻隔。

"云车来何迟":仙人的云车来得多么迟缓啊,

# 云车来何迟:魏武帝诗:“乘驾云车,骖驾白鹿。”古诗:“轩车来何迟。”

"抚几空叹息":我只能抚着几案徒然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开篇写自己长久云卧青山,成为青山之客,接着描绘山深云美,自己终日赏玩。继而描写月衔峰、泉漱石的夜景,表明在此获得素心真趣。随后写鼯啼桂秋、风停籁寂之景,引发对洪崖仙术的缅怀,无奈沧海阻隔,仙人云车迟迟不来,只能抚几叹息。诗人运用借景抒情,以山中云、月、泉等景抒发情感;用典“洪崖术”增添文化内涵与浪漫色彩;动静结合,云月泉等静景与鼯啼、风动等动景相衬,使画面生动;直抒胸臆,“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直接表达无奈感慨。全诗景象壮丽富有诗意,情感深沉真挚,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多处描绘山中景色,如“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将明月挂于楼间山峰、清泉冲刷阶下石头的画面呈现出来,借清幽静谧之景,抒发自己在山中获得素心真趣的惬意,以及对仙术向往而不得的感慨。用典:“缅思洪崖术”使用了“洪崖”的典故,洪崖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通过引用此典,表达诗人对仙术、仙境的向往,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浪漫色彩。动静结合:“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写山中云景是静态描写,展现出静谧的氛围;“泉漱阶下石”“鼯啼桂方秋”中,泉水冲刷石头、鼯鼠啼叫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山中景色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感。直抒胸臆:“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直接表明自己在山中获得了纯净的内心和真正的乐趣;“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直白地抒发了因渴望的云车迟迟不来,求仙不得的无奈与叹息。

2. 分段赏析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开篇诗人自述长久栖身于青山白云之间,自然而然成为了这青山的客居之人。“久卧”“遂为”,生动体现出诗人融入山中生活的过程。接着描绘山中云景,点明山越深,云越美妙,自己整日都沉醉于欣赏和玩赏这山间的云景。这几句诗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凸显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与享受,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轻松惬意的基调。“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此层开始从云景转而描写月夜与清泉之景。“月衔楼间峰”,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是衔在楼间的山峰之上,画面极具美感与想象力;“泉漱阶下石”则展现了清泉潺潺冲刷阶下石头的动态之景。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中,诗人感慨自己在此获得了纯净的心灵,领悟到的真趣并非外物所能给予。这几句既写出了山中景色的清幽宜人,又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得内心宁静与生活真谛的感悟。“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先以鼯鼠啼叫、秋风声止,描绘出秋夜山林从有声到寂静的变化,渲染出一种寂静又略带寂寥的氛围。然后笔锋一转,“缅思洪崖术”表明诗人开始缅怀、思索仙人洪崖的仙术,想要前往追寻,却无奈被沧海阻隔。最后“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诗人渴望仙人的云车前来接引自己,却久久未等到,只能抚着几案徒然叹息,流露出求仙不得的无奈与惆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三)》

下一篇: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