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西望阻西秦":横江上西望长安,归路为大江所阻挡,
# 西秦:指今陕西一带,此处特指长安。
"汉水东连扬子津":向东而望,汉水东连着扬子津。
# 连:一作“流”。,汉:一作“楚”。
"白浪如山那可渡":白浪如山哪里可渡,
"狂风愁杀峭帆人":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
# 峭帆:很高的船帆。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从横江向西遥望长安,被大江阻隔,向东可见汉水连接扬子津。眼前白浪如山难以渡过,狂风使船夫愁苦。通过描写横江的风高浪急,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险恶,也暗喻自己的归程受阻,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思念以及渴望归去却不得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夸张:“白浪如山那可渡”将白浪夸大为山,突出浪的汹涌和渡江的艰难。借景抒情:诗人借横江的狂风白浪之景,抒发自己渴望回长安却道路受阻的愁绪,以及对长安的深切思念。
3. 分段赏析
开篇“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点明诗人所处位置和遥望方向,向西望长安被大江阻拦,向东则见汉水与扬子津相连,营造出空间上的阻隔感和距离感。“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描绘出横江白浪滔天、狂风呼啸的景象,“白浪如山”极言浪高,“愁杀峭帆人”生动体现出风浪给船夫带来的愁苦,也暗示诗人内心因归途受阻的忧愁。
4. 作品点评
《横江词六首(其三)》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又蕴含深沉情感的特点。诗人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横江的惊险场景,借自然风浪隐喻人生道路的坎坷。虽未直接倾诉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却在景的描绘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长安的牵挂以及受阻的愁闷。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 朱谏注:“此李白在横江而思归也。言横江西望长安,乃吾故乡。道路阻隔,不得归矣。然汉水自西而来者,乃入于横江,通乎杨子之津。水能东行而人不得以西归,反水之不如矣。且横江之浪,其高如山,那可渡载。风狂帆峻,是以愁也。”
《李诗选注》
# 太白《横江词》六首,章虽分,意如贯珠。俗本以第一首编入长短句,后五首编入七言绝,首尾冲决,殊失作者之意,如杜诗《秋兴》八首之分为二处,余抒正之。凡古人诗歌不可分,类似此。
杨慎《李杜诗选》
# 《横江词》,即《子夜歌》之类。美人香草,皆词客之寓言。……诗固代女郎致殷勤临别之词,而诗外微言,喻名利驰逐之地,人哄而路不平。人情险巇,等于连云蜀栈,亦如涉江者犯风浪而进舟,太白之寄慨深矣。
《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七》
下一篇:唐·李白《日夕山中忽然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