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zuò
yí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tóu
shuí
jiàn
guò
yǎn
kàn
běi
dǒu
zhí
tiān
西
fēng
luó
shēng
cuì
qiān
huá
xiào
qiè
pín
qīng
é
wèi
jūn
chàng
cháng
xiāng
lián
wài
yán
shuāng
jiē
dào
fēi
míng
xīng
làn
làn
dōng
fāng
chuí
hóng
xiá
shāo
chū
dōng
nán
láng
chéng
bān
zhuī

译文

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却不知骑马之人在何处,只能眼睁睁看着北斗星与天河相对。西风吹动罗幕,仿佛泛起翠色的波浪,脂粉好像在嘲笑我,独自皱着眉头。为了你起身唱起《长相思》,感觉帘外的严霜都为之倒卷飞舞。明亮的星星在东方闪烁,红霞渐渐从东南方的天边出现,陆郎啊,你就要骑着斑骓马离去了。

逐句剖析

"踏踏马头谁见过":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却不知骑马之人在何处,

# 头:一作“啼”。

"眼看北斗直天河":只能眼睁睁看着北斗星与天河相对。

"西风罗幕生翠波":西风吹动罗幕,仿佛泛起翠色的波浪,

"铅华笑妾颦青蛾":脂粉好像在嘲笑我,独自皱着眉头。

"为君起唱长相思":为了你起身唱起《长相思》,

# 唱:一作“舞”。

"帘外严霜皆倒飞":感觉帘外的严霜都为之倒卷飞舞。

"明星烂烂东方陲":明亮的星星在东方闪烁,

"红霞稍出东南涯":红霞渐渐从东南方的天边出现,

"陆郎去矣乘斑骓":陆郎啊,你就要骑着斑骓马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夜坐吟》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通过描写女子在夜晚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她与即将远行的男子之间的离别场景。诗中女子看着北斗天河,在西风吹拂的罗幕中,为男子唱起《长相思》,从夜到天明,最后看着男子乘马离去,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内心的不舍与哀怨,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色,以奇幻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北斗”“天河”“西风”“严霜”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女子的哀怨与不舍。想象:“帘外严霜皆倒飞”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奇异的想象来表现女子内心情绪的强烈。用典:“陆郎”可能化用了古乐府《碧玉歌》中的“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等相关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细节描写:如“踏踏马头谁见过”,以马蹄声的细节,表现女子对男子离去的关注与不舍。

2. 分段赏析

《杂曲歌辞・夜坐吟》中“踏踏马头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开篇写女子听到马蹄声,却未见到骑马之人,只能望着北斗和天河,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女子的等待与张望。“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蛾”:西风拂过罗幕,女子自感美貌无人欣赏,只能独自皱眉,写出了女子的孤独与哀怨。“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女子为男子唱起《长相思》,夸张地说严霜都为之倒飞,表现出女子情感的强烈与真挚。“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写天亮了,男子骑着斑骓马离去,以景结情,给人一种落寞、怅惘之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裴司马》

下一篇:唐·李白《相和歌辞·凤台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