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黄金缕":用翡翠色丝线与黄金丝线,
"绣成歌舞衣":绣制成精美的歌舞衣裳。
"若无云间月":若不是那云间高悬的明月,
"谁可比光辉":还有谁能与之相比光辉。
"秀色一如此":容貌如此秀丽出众,
"多为众女讥":却常常遭到众多女子的嫉妒讥讽。
"君恩移昔爱":君王昔日的宠爱已经转移,
"失宠秋风归":就像在秋风起时失去恩宠被遣归。
"愁苦不窥邻":满心愁苦,都不再去看邻居,
"泣上流黄机":在织布机上哭泣。
"天寒素手冷":天气寒冷,洁白的手冻得冰冷,
"夜长烛复微":漫长的夜晚,蜡烛的光也愈发微弱。
"十日不满匹":十天也织不满一匹布,
"鬓蓬乱若丝":鬓发蓬乱如同丝线。
"犹是可怜人":她依然是个值得怜惜的人,
"容华世中稀":这样的美貌在世上十分罕见。
"向君发皓齿":对着你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
"顾我莫相违":希望你不要违背我。
# 相违:彼此违背。犹言背叛。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若无云间月,谁可比光辉”,将所赠对象比作云间月,形象生动地突出其光辉耀眼、出众不凡的特质,表达对对方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若无云间月,谁可比光辉”:诗人以华丽的“翡翠黄金缕”绣成的歌舞衣起兴,将裴司马比作云间月,赞美其如明月般光辉耀眼,才华出众,无人能及,奠定了对裴司马敬重与推崇的基调。“秀色一如此,多为众女讥。君恩移昔爱,失宠秋风归”:用女子容貌艳丽却遭其他女子嫉妒,来隐喻裴司马因才华出众而被人诋毁。“君恩移昔爱,失宠秋风归”暗示裴司马曾经受宠,如今却失势,就像女子在秋天被遗弃,表达了对他境遇的同情。“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天寒素手冷,夜长烛复微”:描绘失宠女子的愁苦状态,她满心忧愁,无心顾及邻里,在织机上哭泣。寒冷的天气中,她的手冰冷,长夜漫漫,蜡烛微弱。这些描写既是写女子的悲苦,也是侧面展现裴司马失势后的凄凉心境。“十日不满匹,鬓蓬乱若丝。犹是可怜人,容华世中稀”:写女子因愁苦以至于十天也织不满一匹布,头发蓬乱如丝,即便如此,她的美貌依然罕见。这里既强调了女子的可怜,也是在说裴司马虽身处困境,但其才华和风采依然值得珍惜。“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女子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希望对方不要违背自己,以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期许,表达诗人对裴司马的情谊,希望彼此情谊不变。
上一篇:唐·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
下一篇:唐·李白《杂曲歌辞·夜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