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yóu
héng
yuè
guò
hàn
yáng
shuāng
sōng
tíng
liú
bié
tán
hào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ín
zhào
shì
què
hán
dān
gōng
běn
shì
chǔ
jiā
huán
lái
jīng
shān
zhōng
dān
cǎi
xiè
cāng
míng
jīng
huī
líng
bái
hóng
qīng
yíng
xiāng
diǎn
liú
luò
shí
tóng
zhuó
jué
dào
mén
xiù
tán
xuán
nǎi
zhī
gōng
yán
luó
jié
yōu
jiǎn
zhú
rào
fāng
cóng
liáng
huā
yǒu
tiān
lài
míng
kōng
chū
lái
shí
táo
kāi
jǐng
fēng
jīn
huǒ
luò
qiū
huáng
tóng
shuǐ
mèng
yuán
xiāng
cháng
shā
qióng
shū
fǎng
访
héng
qiáo
dàn
nán
fēi
hóng
鸿

译文

秦国以欺而得和氏壁,但最终又返归赵国。和氏璧原是楚国之玉,来自于荆山中。它光彩华丽,直照沧海之中,辉凌苍穹之上。青蝇相点,污白成黑,逐致流落他处。君品性卓绝,秀出佛门,论道谈玄宛如支公道林。延引青萝来建筑幽静的居室,剪来绿竹围绕着花丛。鲜花盛开随风飘排于门窗之上,大自然之音声鸣响于天空。想我刚来的时候,正是葡萄初结夏风徐吹。现在心星却已西向而落,梧桐已在秋风中叶黄了。梦想远湘的水色山光,此去长沙路远几招?我欲寻访衡岳,寄书与南飞之大雁一同而行。

逐句剖析

"秦欺赵氏璧":秦国以欺而得和氏壁,

"却入邯郸宫":但最终又返归赵国。

# 邯郸宫:赵以邯郸为都,故称。

"本是楚家玉":和氏璧原是楚国之玉,

# 楚家玉:谓和氏璧。楚人下和得玉璞于荆山,两献楚王,两削其足。此太白以和氏璧自喻,言其曾误入秦地长安,最终归老荆楚。

"还来荆山中":来自于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它光彩华丽,直照沧海之中,

# 泻:一作照。

"精辉凌白虹":辉凌苍穹之上。

# 白虹:天之白气。

"青蝇一相点":青蝇相点,污白成黑,

# 青蝇:谓逸言。

"流落此时同":逐致流落他处。

"卓绝道门秀":君品性卓绝,秀出佛门,

"谈玄乃支公":论道谈玄宛如支公道林。

"延萝结幽居":延引青萝来建筑幽静的居室,

"剪竹绕芳丛":剪来绿竹围绕着花丛。

"凉花拂户牖":鲜花盛开随风飘排于门窗之上,

# 户牖:门窗。

"天籁鸣虚空":大自然之音声鸣响于天空。

# 天籁:虚空之际,自然音响。

"忆我初来时":想我刚来的时候,

"蒲萄开景风":正是葡萄初结夏风徐吹。

# 景风:夏至后的南风。

"今兹大火落":现在心星却已西向而落,

# 大火落:谓秋节至矣。

"秋叶黄梧桐":梧桐已在秋风中叶黄了。

"水色梦沅湘":梦想远湘的水色山光,

# 沅湘:沉水和湘水的并称。

"长沙去何穷":此去长沙路远几招?

# 长沙:郡名,即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贾谊曾被贬流放于长沙。

"寄书访衡峤":我欲寻访衡岳,

# 衡峤:衡山。

"但与南飞鸿":寄书与南飞之大雁一同而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以“秦欺赵氏璧。”开篇,借和氏璧的典故自喻,表达了自己蒙冤被流放的不幸遭遇。接着,诗人回忆在汉阳与族弟谈皓相处的时光,描绘了谈皓幽居的环境,以及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李白以寄书访衡峤、与南飞鸿相伴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李白在流放归来后内心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的前半部分,李白以“赵氏璧”和“楚家玉”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命运的捉弄而流落他乡的无奈与愤懑。“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通过璧玉的流落,隐喻自己被流放的经历。诗人描绘了族弟谈皓的隐居环境,“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展现了族弟远离尘世、清幽自在的生活。诗中回忆了诗人初到汉阳时的景象,“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并展望了未来的旅程,如“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最后,诗人以“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作结,表达了对族弟的思念之情,希望未来能收到族弟的书信。这首诗通过玉的流落、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李白内心的郁结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族弟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在流放归来后复杂的心路历程。

2. 写作手法

用典:李白在诗中多次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遭遇。“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以“赵氏璧”和“楚家玉”自喻,暗指自己本有高洁的品质,却被命运捉弄,流落他乡。这种用典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一方面,诗人回忆初到汉阳时的美景“蒲萄开景风。”与现实中“秋叶黄梧桐。”的萧瑟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诗人将自己流落的遭遇与族弟谈皓的隐居生活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李白以和氏璧的典故起兴,将自己比作楚玉,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流落异乡,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愤懑。中间四句:“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诗人通过“丹彩”“精辉”等意象,描绘族弟谈皓的高洁品质,同时以“青蝇点玉”隐喻自己被命运捉弄的遭遇。中间六句:“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这几句通过描写谈皓的隐居生活,展现了其清幽的居所和高雅的志趣,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后八句:“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诗人回忆初来时的春日风光,对比当下的秋日萧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下一篇:唐·李白《送侯十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