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xuān
zhōu
líng
yuán
zhòng
jùn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ìng
tíng
bái
yún
xiù
lián
cāng
xià
yìng
shuāng
shuǐ
tiān
luò
jìng
zhōng
lóng
xiàng
jùn
gōng
shū
fēng
yùn
jiāng
zuǒ
wén
zhāng
dòng
hǎi
guān
xīn
tóng
shuǐ
yuè
jiě
lǐng
míng
zhū
jīn
féng
zhī
dùn
gāo
tán
chū
yǒu

译文

敬亭山白云缭绕,秀丽的景色连接着苍梧山。山下映照着双溪的水,好像天空落下的镜子湖。这里聚集了很多修行高深的人,唯独称赞仲浚公与众不同。他的风度韵味超越江左地区,文章感动了天涯海角。他观察内心如同水和月亮一样清澈,理解领悟能得到明珠般的智慧。今天遇到了仲浚公,高深的谈论超越了有无的境界。

逐句剖析

"敬亭白云气":敬亭山白云缭绕,

"秀色连苍梧":秀丽的景色连接着苍梧山。

"下映双溪水":山下映照着双溪的水,

"如天落镜湖":好像天空落下的镜子湖。

"此中积龙象":这里聚集了很多修行高深的人,

"独许浚公殊":唯独称赞仲浚公与众不同。

"风韵逸江左":他的风度韵味超越江左地区,

"文章动海隅":文章感动了天涯海角。

"观心同水月":他观察内心如同水和月亮一样清澈,

"解领得明珠":理解领悟能得到明珠般的智慧。

"今日逢支遁":今天遇到了仲浚公,

"高谈出有无":高深的谈论超越了有无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前四句描绘敬亭山白云缭绕、秀色连苍梧,双溪水映照如镜湖之景,勾勒出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为全诗营造出空灵、美好的氛围。中间四句夸赞仲浚公风度韵味超群、文章感动四方,突出其独特不凡,展现其精神风貌。末尾四句将仲浚公比作支遁,赞其谈吐超凡,表达对仲浚公的高度敬仰。全诗共十二句六十字,先绘宣州灵源寺周边山水美景,后赞僧仲濬高深禅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敬亭山白云缭绕,其秀丽之色绵延至苍梧山,双溪澄澈,倒映着敬亭山景与蓝天白云,营造出空灵、壮阔的氛围。“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点明灵源寺高僧众多,而仲浚公尤为出类拔萃。“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从外在风度与内在才华两方面盛赞仲浚公,他风度翩翩、气韵不凡,文章更是精妙绝伦,在江南一带颇具影响力,凸显其在世俗层面的卓越不凡。“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运用丰富的佛教意象与典故进行阐述。“观心”乃修行关键,以“水月”为喻,表明仲浚公观察自心,如同水月般非有非无,虽虚幻不实却又蕴含妙用,体现其对心之本质的深刻洞察。“解领得明珠”巧用“衣里明珠”典故,寓意仲浚公已摆脱烦恼束缚,获得自性明珠,彰显其超凡的禅悟境界,这是对其精神层面修行成果的高度赞扬。“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将仲浚公比作东晋名僧支遁,借支遁之博学善谈来衬托仲浚公的高深佛法造诣。二人高谈佛法,“出有无”表明他们已领悟佛法中“有”与“无”的妙义,超脱了对有无的执着,达到高深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下一篇:唐·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