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白云气":敬亭山白云缭绕,
"秀色连苍梧":秀丽的景色连接着苍梧山。
"下映双溪水":山下映照着双溪的水,
"如天落镜湖":好像天空落下的镜子湖。
"此中积龙象":这里聚集了很多修行高深的人,
"独许浚公殊":唯独称赞仲浚公与众不同。
"风韵逸江左":他的风度韵味超越江左地区,
"文章动海隅":文章感动了天涯海角。
"观心同水月":他观察内心如同水和月亮一样清澈,
"解领得明珠":理解领悟能得到明珠般的智慧。
"今日逢支遁":今天遇到了仲浚公,
"高谈出有无":高深的谈论超越了有无的境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敬亭山白云缭绕,其秀丽之色绵延至苍梧山,双溪澄澈,倒映着敬亭山景与蓝天白云,营造出空灵、壮阔的氛围。“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点明灵源寺高僧众多,而仲浚公尤为出类拔萃。“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从外在风度与内在才华两方面盛赞仲浚公,他风度翩翩、气韵不凡,文章更是精妙绝伦,在江南一带颇具影响力,凸显其在世俗层面的卓越不凡。“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运用丰富的佛教意象与典故进行阐述。“观心”乃修行关键,以“水月”为喻,表明仲浚公观察自心,如同水月般非有非无,虽虚幻不实却又蕴含妙用,体现其对心之本质的深刻洞察。“解领得明珠”巧用“衣里明珠”典故,寓意仲浚公已摆脱烦恼束缚,获得自性明珠,彰显其超凡的禅悟境界,这是对其精神层面修行成果的高度赞扬。“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将仲浚公比作东晋名僧支遁,借支遁之博学善谈来衬托仲浚公的高深佛法造诣。二人高谈佛法,“出有无”表明他们已领悟佛法中“有”与“无”的妙义,超脱了对有无的执着,达到高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