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随红日去":火焰随夕阳西下而消散,
"烟逐暮云飞":烟雾追逐暮云飘向远方。
# 烟逐暮云飞:旧注:令一日赋《山火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思轧不属,白从旁缀其下句,令惭止。
"绿鬓随波散":乌黑的鬓发随水波飘散,
"红颜逐浪无":美丽的容颜被浪涛吞没。
"因何逢伍相":因为什么遇见了伍子胥,
"应是想秋胡":定是因秋胡(负心郎)而绝望。
# 应是想秋胡:旧注:白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令赋诗云“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萃,鱼弄口旁珠”,令复苦吟,白辄应声继之。
"举袖露条脱":抬手时玉镯从袖中露出,
"招我饭胡麻":邀我共食胡麻饭。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描绘了动态的自然场景:火焰随着红日西沉逐渐隐没,烟雾追着傍晚的云团飘散。这里“随”“逐”二字赋予“焰”“烟”以人的动作感,画面流动而苍茫,既点明时间从白昼到黄昏的转换,又以天地间的光影变化暗喻时光悄然流逝的不可逆。三四句“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转向人物描写。“绿鬓”指乌黑的鬓发,“红颜”代指青春容颜,二者本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却“随波散”“逐浪无”——随着流水与波浪消散、消失。这两句以“波”“浪”的无情,反衬青春易逝的无奈,与前联的自然景象共同构成“天地有常,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五六句“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突然引入历史典故。“伍相”即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忠而被谤、最终自刎;“秋胡”则指汉代《秋胡戏妻》中离家多年、归乡调戏妻子的男子。诗人以“因何”“应是”的推测语气,将自身与这两个典故人物关联,或暗含对人生际遇的困惑(如伍子胥的蒙冤),或感慨情感的复杂(如秋胡的荒诞),为诗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层次。末二句“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回到具体场景:女子轻抬衣袖,露出腕上的玉镯(条脱),招呼“我”一同品尝胡麻(一种谷物)。“举袖”“露”“招”等动作细节生动鲜活,画面从宏大的时空、历史转向细腻的生活场景,以日常的温馨消解前文的苍凉,传递出对平凡相守的珍视。
上一篇:唐·李白《效古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