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jiāng
xíng
cuī
yuán
wài
zōng
zh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piāo
piāo
jiāng
fēng
xiāo
hǎi
shù
qiū
dēng
měi
qīng
guà
qīng
zhōu
yuè
suí
shān
zhuǎn
shuǐ
qīng
tiān
liú
yǎo
xīng
shàng
dàn
jué
yún
lín
yōu
guī
fāng
hào
hào
chuān
yōu
yōu
bēi
huì
cǎo
xiē
tīng
líng
chóu
àn
hòu
shā
míng
kàn
qián
zhōu
huái
怀
jūn
jiàn
wàng
yuǎn
zēng
yōu

译文

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

逐句剖析

"飘飘江风起":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

# 飘飘:一作飘摇。

"萧飒海树秋":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

# 萧飒:稀疏,凄凉。

"登舻美清夜":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

# 舻:船前头刺棹处。

"挂席移轻舟":扬帆起航小舟前进。

# 挂席:扬帆。

"月随碧山转":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

# 碧山:青山。

"水合青天流":水与青天相合而流。

"杳如星河上":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

# 星河:银河。

"但觉云林幽":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

"归路方浩浩":眺望归路水流浩荡,

"徂川去悠悠":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悲蕙草歇":徒然悲伤蕙草衰歇,

# 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复听菱歌愁":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

# 菱歌:采菱之歌。

"岸曲迷后浦":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

"沙明瞰前洲":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

# 瞰:俯视。

"怀君不可见":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

"望远增离忧":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

# 离忧:即“罹忧”,遭忧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月夜江行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江景色,抒发对友人崔宗之的深切怀念,同时隐含人生漂泊的孤独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四句以“江风起”“海树秋”点明季节与环境,“登舻”“挂席”描绘出发场景,奠定清夜漫游的基调。中间四句“月随”“水合”两句展现江行的奇幻视角,将实景与想象结合,营造出如游星河的缥缈感。后八句从“归路浩浩”转向抒情,“蕙草歇”“菱歌愁”以哀景写哀情,最终以“望远增离忧”收束,情感层层递进。以秋夜江行为线索,将自然之美与人间至情交织,既展现了李白“诗仙”的飘逸才情,又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堪称唐代山水抒情诗中的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李白一生渴望入仕以实现政治抱负,又追求精神自由,常处于矛盾之中。写这首诗时,李白已游历了许多地方,虽声名远播,但在仕途上尚未取得理想的成就。他在江南的旅途中,泛舟江上,面对月夜美景,心中涌起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感慨自身的漂泊与人生的境遇,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借诗抒发对友人的牵挂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未来的期许等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人抒情诗。全诗通过描绘秋夜江行的清幽景色,营造了空灵澄澈的意境,既表达了对友人崔宗之的深切思念,也隐含了人生漂泊的孤独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江风”“海树”“月”“水”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江风起海树,月上江上楼”,借这些秋夜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的孤独感。象征:诗歌中以“蕙草歇”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以“水合青天流”中的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漂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1-4句以“江风”“海树”“月”等意象勾勒秋夜的萧索与静谧,“月上江上楼”点明时间与空间,奠定全诗清幽基调。“登舻”“挂席”“移轻舟”展现诗人乘舟启程的动态,暗含对自由漫游的向往,与后文的孤独形成对比。5-8句“月随山转”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水接青天”将现实与幻境交融,营造出如游星河的缥缈感。9-12句“怀君不可见”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望远增离忧”以空间距离写心理距离,情感由含蓄转为浓烈。13-16句将个人情感融入天地苍茫,使诗歌超越具体怀人,升华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全诗以“江行”为线索,从秋夜启程到江月奇景,再到直抒胸臆,最终以景结情。李白通过时空转换与意象叠加,将友情、孤独与哲思熔铸一体,既展现了“诗仙”的飘逸才情,又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

4. 作品点评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李白诗歌中兼具浪漫主义激情与现实主义深度的佳作。它以秋夜江行为载体,将友情、孤独与生命哲思熔铸为一首永恒的宇宙之歌,既展现了李白“笔落惊风雨”的艺术天才,又体现了盛唐文人对个体命运与宇宙时空的深刻思考。此诗不仅是唐代怀人诗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与“天人合一”美学的完美典范,至今仍令读者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下一篇:唐·李白《姑孰十咏·灵墟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