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一浮云":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云,
# 吴会一浮云:一作“万里无主人”。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
"飘如远行客":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
# 飘如远行客:一作“一身独为客”。
"功业莫从就":功业无处可以成就,
"岁光屡奔迫":岁月时光奔促急迫。
# 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岁光:岁月光阴。
"良图俄弃捐":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
# 俄:俄而,很快。,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
"衰疾乃绵剧":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
# 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
"古琴藏虚匣":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
"长剑挂空壁":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
"楚冠怀钟仪":楚囚钟仪奏乐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怀楚,
# 怀:一作“奏”。,冠:一作“怀”。
"越吟比庄舄":越人庄舄贵富不忘家乡病中仍是越声。
# 庄舄: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大官。
"国门遥天外":国都之门尚在遥远的天外,
# 国门遥天外:一作“卧来恨已久”。国门:国都之门。
"乡路远山隔":还乡之路远隔崇山峻岭。
# 乡路远山隔:一作“兴发思逾积”。
"朝忆相如台":清晨我回忆起司马相如的琴台,
# 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夜梦子云宅":夜晚我梦中见扬子云的故宅。
# 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
"旅情初结缉":旅途之情此时刚刚了结,
"秋气方寂历":秋气肃杀厦是凋落万物之时。
# 寂历:凋落疏离。
"风入松下清":风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
"露出草间白":露水下降草间白茫茫一片。
"故人不可见":故人如今已不可见,
# 故人不可见:一本作“故人不在此”。
"幽梦谁与适":幽幽长梦与谁人相合?
# 幽梦谁与适:一本作“而我谁与适”。适:适意,愉悦。
"寄书西飞鸿":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
# 飞鸿:即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
"赠尔慰离析":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 离析:不得会聚。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羁旅抒怀诗。诗中通过“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的漂泊意象,展现了李白客居淮南时的孤寂处境,同时以“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的典故表达对故乡蜀中的眷恋,将个人遭际与思乡之情熔铸于古体诗的自由形式中。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描绘出秋风入松、露白草间的清冷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卧病在床时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以及对人生的悲叹。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像“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借钟仪和庄舄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提及司马相如和扬雄,既表达了对故乡蜀中的思念,也暗示了自己对才华与功业的向往,以古人自比,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添了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四联层层递进,首联“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以浮云自喻漂泊,奠定全诗孤寂基调;颔联“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直抒壮志未酬的焦虑,“古琴藏虚匣”以闲置器物象征理想落空;颈联“楚冠怀钟仪”借典故表达思乡之情,“朝忆相如台”以蜀中先贤故居唤起精神归属;尾联“风入松下清”以清冷秋景烘托心境,“寄书西飞鸿”以鸿雁意象传递对友人的慰藉。全诗通过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手法,将个人困顿与历史文化交织,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展现了李白从盛唐昂扬向沉郁诗风的转变。
4. 作品点评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是李白所写。此诗突破盛唐气象的豪迈基调,以病中孤寂心境展现诗人对生命困境的深刻反思。诗中“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以浮云自喻漂泊,奠定全诗漂泊无依的情感内核;“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借闲置器物象征理想破灭,将政治失意的愤懑转化为具象化的意象;“寄书西飞鸿”以鸿雁传书的古典意象,将个人孤独升华为对友情的永恒守望。全诗运用比兴、用典、虚实相生等手法,将历史典故(如钟仪、庄舄之典)与现实困境交织,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 《唐书·地理志》:淮南道寿州寿春郡,本淮南郡,天宝元年更名。《唐书·艺文志》:赵蕤,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十卷。《北梦琐言》:赵蕤者,梓州盐亭人,博学钤韬,长于经世,夫妻俱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四川志》:赵蕤,盐亭人,隐于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博考六经诸家同异,著《长短经》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鉴》、《论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又注《关朗易传》,明皇屡徽之,不就。李白尝造其庐访焉。
清王琦《李白诗歌全集》
# 亦是宣城一派,视移病还园,示亲属诗有过之,无不及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杨慎曰:“太白《渡荆门》诗:‘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人之罗浮》诗:‘尔去之罗浮,余还憩峨嵋。’及此诗:‘国门遥天外’四句,皆寓乡思。” 杨慎曰:“赵蕤,梓州人,精於数学。苏廷页荐西蜀人才云:‘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宋人注李诗遗其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