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sē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ài
lǎng
líng
dōng
xué
chán
bái
méi
kōng
liǎo
jìng
chè
huí
xuán
lún
fēng
lǎn
zào
huà
chí
wéi
shén
tōng
wǎn
tài
shān
jūn
qīn
jiàn
yún
zhōng
shān
yuè
táo
rén
qún
shòu
jīn
xiān
dào
kuàng
jié
wèi
shǐ
wén
míng
tiān
guāng
lǎng
xiè
gòu
fēn
zhōu
guān
huà
yóu
jiāng
fén
jiāng
fén
tóng
shēng
dào
nǎi
sēng
yīng
shuō
dòng
hǎi
yuè
yóu
fāng
huà
gōng
qīng
shǒu
bǐng
zhǔ
wěi
dēng
bái
lóu
tíng
wēi
yán
zhù
bǎi
chuān
wěi
wěi
xìn
tīng
fēng
qún
yǒu
wàn
lài
míng
chuāng
yǒu
tuō
宿
chè
diàn
tíng
yán
tiān
tāi
niè
cuì
píng
líng
jīng
shí
qiáo
huǎng
qīng
míng
wǎng
jīn
lái
guī
jué
jǐng
jīng
gèng
xié
shǒu
chéng
bēi
xiàng
péng
yíng

译文

往昔我在朗陵的东边,学习禅法追求心境的空灵。对这大地的认知如同明镜般透彻,思绪随着宇宙的运转之风回旋。我试图揽取那造化的神奇力量,将其化为我自身的神通。后来我去拜谒泰山之神,亲眼见到太阳沉没在云层之中。半夜里我卧于山间,沐浴着月光,毅然拂去衣裳上的尘土,逃离尘世人群。有人传授给我高深的金仙之道,这是多少劫数以来我从未听闻过的。那神秘的天机引发了内心的天光,我独自明朗,摆脱了尘世的污垢和纷扰。我如同不系于物的虚舟,观赏着世间的变化,游荡在江边。在江边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僧崖公乃是僧中的英杰。他讲解佛法能震动海岳,云游四方感化了众多公卿。他手中拿着玉麈尾,讲解佛法时,就如同登上了高雅的白楼亭。他的微言大义如同百川汇聚,娓娓动听,确实值得一听。佛法如同一阵风,吹动世间万物,使得万物各自发出声音。如同开启和关闭八面的窗户,寄宿于闪电雷霆之中。他自己说曾经游历过天台山,攀登峭壁,脚踏翠绿的山峦。战战兢兢地走过石桥,仿佛恍惚间进入了青冥仙境。从过去到现在归来,所有的绝美景色没有他不曾经历的。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携手,乘着杯盏前往蓬莱仙境呢?

逐句剖析

"昔在朗陵东":往昔我在朗陵的东边,

# 朗陵:山名,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

"学禅白眉空":学习禅法追求心境的空灵。

# 白眉空:疑为当时释子之名。

"大地了镜彻":对这大地的认知如同明镜般透彻,

# 了:了然分明。

"回旋寄轮风":思绪随着宇宙的运转之风回旋。

# 轮风:即风轮,佛教认为构成大千世界的四轮之一。

"揽彼造化力":我试图揽取那造化的神奇力量,

"持为我神通":将其化为我自身的神通。

"晚谒泰山君":后来我去拜谒泰山之神,

"亲见日没云":亲眼见到太阳沉没在云层之中。

"中夜卧山月":半夜里我卧于山间,沐浴着月光,

# 中夜卧山月:一作夜卧雪上月。

"拂衣逃人群":毅然拂去衣裳上的尘土,逃离尘世人群。

"授余金仙道":有人传授给我高深的金仙之道,

"旷劫未始闻":这是多少劫数以来我从未听闻过的。

"冥机发天光":那神秘的天机引发了内心的天光,

# 冥机:天机,天意。

"独朗谢垢氛":我独自明朗,摆脱了尘世的污垢和纷扰。

# 垢氛:污浊之气。

"虚舟不系物":我如同不系于物的虚舟,

# 虚舟:无人驾御的船只。

"观化游江濆":观赏着世间的变化,游荡在江边。

# 观化:观察自然。

"江濆遇同声":在江边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道崖乃僧英":僧崖公乃是僧中的英杰。

"说法动海岳":他讲解佛法能震动海岳,

"游方化公卿":云游四方感化了众多公卿。

"手秉玉麈尾":他手中拿着玉麈尾,

"如登白楼亭":讲解佛法时,就如同登上了高雅的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他的微言大义如同百川汇聚,

"亹亹信可听":娓娓动听,确实值得一听。

"一风鼓群有":佛法如同一阵风,吹动世间万物,

"万籁各自鸣":使得万物各自发出声音。

"启闭八窗牖":如同开启和关闭八面的窗户,

"托宿掣电霆":寄宿于闪电雷霆之中。

"自言历天台":他自己说曾经游历过天台山,

"搏壁蹑翠屏":攀登峭壁,脚踏翠绿的山峦。

"凌兢石桥去":战战兢兢地走过石桥,

"恍惚入青冥":仿佛恍惚间进入了青冥仙境。

"昔往今来归":从过去到现在归来,

"绝景无不经":所有的绝美景色没有他不曾经历的。

"何日更携手":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携手,

"乘杯向蓬瀛":乘着杯盏前往蓬莱仙境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僧崖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詹锳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推断此诗创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这首诗以李白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详细叙述了他平生参禅的历程。诗中,李白首先回顾了自己早年在朗陵东学习禅法的时光,那时他对禅学有着深入的钻研,试图探寻宇宙的真谛。后来,他又前往泰山,在那里亲见日落云起的壮观景象,于中夜卧对山月时,毅然拂衣逃离尘世人群,追求内心的宁静。在这一过程中,他有幸得授金仙之道,这是他此前从未听闻过的高深佛法,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触动。而江濆遇僧崖公,更是李白参禅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僧崖公作为僧中的英杰,其说法能震动海岳,感化公卿,他手持玉麈尾,讲解佛法时微言大义,如百川汇聚,娓娓动听。李白在与僧崖公的交往中,对佛法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僧崖公的敬仰以及渴望与他再次携手同游蓬瀛仙境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禅学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在精神层面的探索与成长,是研究李白思想和创作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运用比喻,将佛法比作一阵风,吹动世间万物(群有),使得万物(万籁)各自发出声音。这里的“风”象征佛法的力量,“万籁”象征世间万物,形象地表现出佛法对世间万物的影响,以及万物在佛法作用下各得其所的状态,使抽象的佛法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细节描写:“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对僧崖公的形象进行细节描写。“手秉玉麈尾”描绘出僧崖公讲法时的姿态,手持玉麈尾,显得庄重而有风度;“如登白楼亭”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高雅、超凡的氛围,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僧崖公的不凡气质和高深佛法修为,让读者对僧崖公的形象有更直观的感受。夸张:“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僧崖公说法的影响力。说他说法能震动海岳,感化公卿,突出了僧崖公佛法的高深和人格魅力,使读者对僧崖公的形象产生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僧崖公的敬仰之情。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李白回忆起“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表明自己早年在朗陵东学禅,追求内心的空灵境界,试图参透宇宙的奥秘。“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描绘出他在学禅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如同明镜般透彻,将自己的思绪寄托于宇宙的运转之风,试图掌握造化的力量,化为自身的神通,展现出对禅学的深入探索和追求。“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叙述了他后来前往泰山的经历,亲眼目睹日落云起的壮丽景色,在中夜时分,卧于山月之下,因厌恶尘世的喧嚣,毅然拂衣逃离人群,体现出他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写他有幸得授金仙之道,这是他从未听闻过的高深佛法,使他的内心如同开启了神秘的天机,发出天光,独自明朗,摆脱了尘世的污垢和纷扰,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讲述在江濆遇到僧崖公,僧崖公作为僧中英杰,其说法的影响力巨大,能震动海岳,感化公卿,展现出僧崖公佛法的高深和威望。“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通过对僧崖公讲法时的形象和言论的描写,突出他的不凡气质和高深见解,他的微言大义如同百川汇聚,娓娓动听,让李白深受启发。“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以形象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佛法的作用和力量,以及世间万物在佛法影响下的状态。“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僧崖公自述游历天台的经历,惊险而奇妙,他攀登峭壁,走过石桥,仿佛进入了青冥仙境,历经各种绝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李白表达了对与僧崖公再次携手同游蓬瀛仙境的渴望,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共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下一篇: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