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寺闲栖睡眼醒":在这神圣幽静的寺庙里好好地睡了一觉,
"此时何处最幽清":此时还有何处比这里更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满天的明月,温柔的山风,
"玉磬时闻一两声":不时传来玉磐的敲打声。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南岳方广寺的清幽环境,通过对明月、天风、玉磬声等景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展现出悠然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将自身对方广寺清幽环境的喜爱与悠然心境,融入对寺内明月、天风、玉磬声等景象的描写之中。以动衬静:“玉磬时闻一两声”描写玉磬之声清脆悠扬,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方广寺满窗明月、天风静止的静谧,也使整首诗充满空灵之感,传达出诗人的愉悦之情。
3. 分段赏析
《咏方广诗》开篇“圣寺闲栖睡眼醒”,点明诗人在神圣的方广寺悠闲栖息后睡醒,为全诗奠定闲适基调,“闲”字尽显诗人悠然自得心境。“此时何处最幽清?”此句以问句形式出现,引发读者对幽清之境的探寻,也侧面烘托出诗人对所处环境幽清的敏锐感知与沉醉。“满窗明月天风静”,描绘出满窗洒满清辉,天风静谧的画面,通过视觉与触觉描写,营造出宁静祥和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那份清幽。“玉磬时闻一两声”,“玉磬”之声清脆悠扬,打破前文宁静又融入其中,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方广寺夜晚的幽清,也使整首诗充满空灵之感,传达出诗人在这方幽境中的宁静愉悦之情。
上一篇:唐·李白《江上秋怀》
下一篇: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