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绕碧山":越地的水环绕着青山,
"周回数千里":回环几千公里。
"乃是天镜中":就是在天空中的镜子里,
"分明画相似":明显像画一样。
"爱此从冥搜":因为喜爱这里而深入探寻,
"永怀临湍游":永远怀念在急流边游玩。
"一为沧波客":一旦成为漂泊江湖的人,
"十见红蕖秋":经历了十次荷花盛开的季节。
"观涛壮天险":观看波涛觉得它作为天险很壮观,
"望海令人愁":眺望大海让人忧愁。
"路遐迫西照":路途遥远太阳逼近西下,
"岁晚悲东流":年岁已晚悲伤如东流之水。
"何必探禹穴":为什么一定要探寻禹穴,
"逝将归蓬丘":将要前往蓬莱仙山。
"不然五湖上":否则在五湖上面,
"亦可乘扁舟":也可以乘坐小船。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将越地山水比作天镜中的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越地景色的美丽。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越地山水、观涛望海等景色,抒发自己的喜爱、感慨与归隐等复杂情感。直抒胸臆:“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等句直接表明自己的归隐想法。
2. 分段赏析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开篇描绘越地的山水,越水环绕着碧山,绵延数千里,就像是在天镜之中,分明如画一般。这几句生动地展现出越地山水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越地景色的赞美。“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诗人因喜爱越地景色而深入探寻,永远怀念在急流边游玩的时光。“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表明自己成为漂泊江湖的人,已经经历了十个荷花盛开的秋天,感慨时光的流逝。“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诗人描写观涛时感受到其作为天险的壮观,望海时却心生忧愁。路途遥远,太阳西下,年岁已晚,如同东流之水,一去不返,进一步抒发时光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诗人最后表达,何必去探寻禹穴,不如前往蓬莱仙山。否则,在五湖上乘着扁舟归隐也可以。直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想要归隐的想法。
下一篇:唐·李白《赠张相镐(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