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zhí
háng
zhōu
shǐ
liáng
yóu
tiān
zhú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guà
líng
péng
qiū
guān
tāo
zhāng
lóu
sān
shān
dòng
xìng
tóng
áo
yóu
tiān
zhú
sēn
zài
yǎn
sōng
fēng
jīng
qiū
lǎn
yún
biàn
huà
nòng
shuǐ
qióng
qīng
yōu
dié
zhàng
yáo
hǎi
dāng
xuān
xiě
guī
liú
shī
chéng
ào
yún
yuè
jiā
mǎn
zhōu

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兴致如三山逐浪高,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逐句剖析

"挂席凌蓬丘":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

# 蓬丘:蓬莱山也。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观涛憩樟楼":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 樟楼: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三山动逸兴":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 三山: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五马同遨游":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

# 五马:古太守事。

"天竺森在眼":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

"松风飒惊秋":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 飒:形容风声。

"览云测变化":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

"弄水穷清幽":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叠嶂隔遥海":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

# 叠嶂:重叠的山峰。

"当轩写归流":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成傲云月":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

"佳趣满吴洲":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属于五言古诗体裁。开篇描绘诗人扬帆启程,仿佛置身仙境蓬丘,一路欣赏着波涛起伏的壮阔景象,途中还在樟楼稍作休憩。这些描述生动展现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内心满溢的逸致豪情,以及与从侄一同出游时的欢快心情。随后,诗人将笔触转向眼前的山景。他仰望变幻莫测的云彩,探寻其中的奇妙;漫步在山林间,寻觅清幽之境,在山水之间尽情享受着无尽的趣味。诗歌末尾,诗人描绘了叠嶂层峦遥对沧海,归流奔涌直逼轩前的雄浑画面。最后“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一句,尽显诗人的自信洒脱,点明了此次游览后,他内心的满足与收获。此时,美景已化为诗韵,逸趣盈满整个吴洲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纪游诗。描绘了诗人与从侄李良同游天竺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等对天竺寺周边山林、松风、云雾、水流、山海等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夸张:“挂席凌蓬丘”一句,以夸张手法写出乘船如凌越蓬莱仙山般,凸显诗人出游时想象的豪迈与浪漫。以景结情:结尾“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先描绘了叠嶂遥海、归流当轩的壮阔景致,后以自己诗成后傲对云月、佳趣满怀作结,将诗人游览后的自信、满足与对此次游历的喜爱之情融入到景色与诗意之中。

3. 分段赏析

开篇“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以叙事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扬帆起航,如凌越蓬丘,观赏波涛后在樟楼小憩,与从侄一同畅游的情景,“动逸兴”直接点明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兴致勃勃,流露出与友人同游的欢乐。“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几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了天竺寺周边林木森然、松风飒飒的景象,诗人观云玩水,“穷清幽”体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入探寻,趣味盎然。“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描绘出叠嶂连绵、遥海相隔,归流当轩的壮阔景致,境界开阔。最后“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诗人以自信豪迈的姿态,表明自己诗成后可傲对云月,此次游历佳趣满怀,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游览后的满足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五松山送殷淑》

下一篇:唐·李白《越中秋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