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发江左":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国,
# 江左:即江南。
"风流奈若何":你风雅潇洒,谁能和你相比?
# 奈若何:谁能和你相比。若:汝,你。
"仲文了不还":殷仲文一去而不回还,
# 仲文:指晋人殷仲文。据《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颧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独立扬清波":唯有你独立于世,激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
#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西北。
"颓然白云歌":醉中高唱《白云歌》。
# 白云歌:又名《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颓然:感伤之意。
"中天度落月":月亮高悬中天,逐渐西沉,跨越万里与我遥遥相望,
# 中天度落月:“中天”二句:谓月过半空,已向西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万里遥相过":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
"抚酒惜此月":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
"流光畏蹉跎":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
# 流光畏蹉跎:谓光阴似箭,令人忧愁。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
"明日别离去":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
"连峰郁嵯峨":只剩下高峻的山岭连绵不绝。
# 连峰郁嵯峨:形容别离后将相隔万水千山。郁:阻滞。嵯峨:山高峻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松山送别好友殷淑的场景,开篇夸赞好友才华,为离别积聚情感,中间叙述送别的具体情形,结尾借“酒”“月”抒发了作者自身才情得不到舒展的抑郁心情。
2. 写作手法
曲笔:诗的开头未直接写离情别绪,而是先夸赞好友殷淑的才华,看似离题,实则通过写才情突出友情,含蓄细腻地表达出离别时复杂痛苦的心情,为情感的蕴集做铺垫。借景抒情:诗人精心选择月夜五松山的典型环境,描绘了清幽妩媚的景色,好友举杯话别、对月把酒而歌、坐看月落等场景,景情相生相融,抒发了真挚的离情别绪。象征:尾句“连峰郁嵯峨”,万山阻隔的景象象征着别离的痛苦,加重了沉闷气氛,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巧妙地抒发了其长期抑郁的心情。借物抒情:诗中借“酒”“月”等诗人常使用的意象,如“抚酒惜此月”,借酒和月过渡,抒发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牢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喻:“流光畏蹉跎”,将月色的流转比作时光的飞逝,生动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壮志却未能实现的深深牢骚。
3. 分段赏析
开篇“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诗人另辟蹊径,并未径直抒发离别之情,而是独具匠心地先对好友殷淑的才情大肆夸赞,将其比作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秀色”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殷淑才情的出众,如江南秀美的景色般引人瞩目,“风流”则进一步凸显其潇洒不凡的气质。诗人运用曲笔这一巧妙的手法,表面上是在写殷淑的才情,实则是以此为切入点,深刻地突出了两人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源于彼此对才情的相互欣赏和吸引,正因友情的深厚,才使得离别时的痛苦心情愈发复杂且难以言表。诗人通过这种含蓄细腻的表达,不着痕迹地为后续情感的蕴集与抒发做了极为精妙的铺垫。“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这几句诗为我们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别具一格、令人难忘的送别场面。诗人精心挑选了月夜下的五松山这一典型环境,清幽的五松山在月色的笼罩下,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与神秘。在此情境中,诗人借酒、月这两个在他诗中极为常见且富有独特韵味的意象来写景抒情。好友们举杯话别,千言万语在嘴边却化作“别语缠绵不成句”的无奈与不舍;临别之际,痛饮美酒,对着明月放声高歌《白云》,试图以歌声驱散心中的离愁别绪;然而,醉意中却难以寻得欢愉,只能颓然相对,离情别绪在这静谧的月夜中油然而生。坐看月落,时光悄然流逝,那份难舍难分的情谊愈发浓烈,同时也勾起了两人对往昔在山麓间漫步、谈诗论文、长啸抒怀、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深切回忆,景与情在此处完美交融,相生相衬。“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抚酒惜此月”一句,巧妙地借助酒和月实现了情感的自然过渡。“流光畏蹉跎”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的流转比作时光的飞逝,生动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壮志却未能实现的深深牢骚。尾句“连峰郁嵯峨”更是神来之笔,既形象地加重了因万山阻隔而带来的别离痛苦的沉闷气氛,让读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那份离别的沉重与无奈;又巧妙地借这雄伟而又略显压抑的山峰,抒发了诗人长期以来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4. 作品点评
《五松山送殷淑》以独特视角展现送别之情,诗首夸好友才情,结尾回归自身才情难展,首尾呼应使主旨明晰。其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曲笔、借景抒情等手法,将复杂情感含蓄又强烈地表达。诗中景情相融,描绘的月夜五松山送别场景生动而具感染力。
上一篇: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