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dōng
lí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xún
qīng
lián
wǎng
xiè
chéng
què
shuāng
qīng
dōng
lín
zhōng
shuǐ
bái
yuè
tiān
xiāng
shēng
kōng
tiān
yuè
míng
xiē
yàn
zuò
dòng
qiān
háo
zhàn
rán
míng
zhēn
xīn
kuàng
jié
duàn
chū

译文

我要寻找青莲的寺宇,因此独自到了谢城城阙。东林的钟声在清霜林中回响,虎溪上的明月映照得水泛银日。虚空中冉冉飘来天香,又听到天乐响鸣不歇。安闲地静坐寂然不动,大千世界都进入毫发。空澄地深藏着纯真本心,在旷世劫运中隐显出没。

逐句剖析

"我寻青莲宇":我要寻找青莲的寺宇,

# 青莲宇:即指佛寺。

"独往谢城阙":因此独自到了谢城城阙。

# 谢:去也。

"霜清东林钟":东林的钟声在清霜林中回响,

"水白虎溪月":虎溪上的明月映照得水泛银日。

# 虎溪:位于东林寺附近,相传东晋时慧远在东林寺结社,有客人离开时,慧远送客一过山下小溪就有虎啸声传来,于是慧远送客就不再过溪。这条溪水就被称作“虎溪”。

"天香生虚空":虚空中冉冉飘来天香,

# 天香:佛教概念。

"天乐鸣不歇":又听到天乐响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安闲地静坐寂然不动,

# 寂:心内宁静灭除妄念。,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

"大千入毫发":大千世界都进入毫发。

# 毫发:是说人与广阔的宇宙融为一体,不分主客。,大千:大千世界的简称。

"湛然冥真心":空澄地深藏着纯真本心,

# 真心:又称佛性、佛心,指众生本有的清净心。

"旷劫断出没":在旷世劫运中隐显出没。

# 出没:生死轮回。,旷劫:万世万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庐山东林寺夜怀》为李白所作五言古诗。此诗是李白晚年遭流放夜郎之罚后,游历庐山时写下的,亦是他生平最后一次游庐山的作品。诗中,李白借用佛教理念,感叹自身理想难以达成,嗟叹人生因种种阻碍而多有不顺,字里行间皆浸染着佛教观念,将他面对命运时的悲观与无奈尽显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歌围绕庐山东林寺展开,描绘了秋夜中带着霜色清响的东林钟声,以及虎溪之上水色映月的清幽画面。借寺中千灯照夜之景,融入佛理思索,将实写的寺院景致与虚写的“万法归禅”感悟相融合,在东林寺这一特定空间里,展现出佛门圣地的庄严静谧。同时,结合诗人晚年经历,借对禅境的观照,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又隐含人生暮年漂泊难归故丘的复杂心绪,尽显诗中禅意与生命沉思。

2. 写作手法

映衬:“水白虎溪月”里,澄澈溪水与明月相互映衬,水因月更显素白,月因水愈发皎洁,凸显东林寺夜景的清幽皎洁。虚实结合:前两联“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实写寺中夜景;颈联“千灯徒照夜,万法不离禅”转入虚写,由眼前灯火延伸出佛理思考,虚实相生拓展诗境。借景抒情:借东林寺“霜钟”“水月”“千灯”等景致,抒发对禅境的参悟,以及晚年出世与归乡纠结的复杂心绪。通感:“霜清东林钟”一句,将听觉的“钟声”与触觉的“霜清”相通。以触觉之“清”形容听觉的钟声,打破听觉的钟鸣染上清冷的质感,让东林寺的钟声,借通感兼具霜华的清朗与寒意,渲染出幽寂、清寒的秋夜氛围,传递出独特的听觉与触觉交融感受。

3. 分段赏析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开篇点题,“寻”字开启探访东林寺(青莲宇)之旅,“独往”凸显孤绝向禅之志,“谢城阙”以告别都市喧嚣,直陈远离尘俗、奔赴佛境的心境,为全诗奠定探幽悟禅的基调,将向往佛寺与厌弃世俗的情感,借简洁动作、直白表述托出。“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以“霜清”写东林寺钟声,通感融合触觉清凉与听觉鸣响,让钟声浸满秋夜霜华的清冷;“水白”状虎溪月影,视觉上溪水因月泛白、月随溪延展,勾勒出钟鸣月照的幽寂夜景,渲染佛境空灵,为悟禅营造静谧氛围。“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天香生虚空”突破感官边界,让嗅觉之香似自佛国虚空飘溢;“天乐鸣不歇”虚构佛界恒常妙音,渲染东林寺超尘的宗教意境,强化佛境的神圣与出离凡俗。“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宴坐”展现修行者静定之姿,“寂不动”是身心对尘世的暂别;“大千入毫发”借夸张与佛教“芥子纳须弥”哲思,在动静对比中,呈现禅修里个体与天地万象交融、观照宇宙与自我的妙境。“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湛然”状真心澄明,“冥”字写真心与佛性冥合,达至空明之境;“旷劫断出没”借佛教时间观与轮回说,言漫长劫数里尘世生灭已断,收束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静胜境中,有自然清气,名曰天香;自然清意,名曰天乐。

宋晁迥《法藏碎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题情深树,寄象公》

下一篇:唐·李白《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猜你喜欢